一桩多性能——即砼综合作用桩技术

2020-07-23 558 0

  “砼综合作用桩(即预应力砼灌注桩)技术”是近些年江西基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多年施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总结与研究,自主研发的一种同时具有抗压、抗拔、抗裂性能的混凝土灌注桩。该技术于2014年通过审查,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5项,目前已应用于工程案例中,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经过比较,节省总造价达30%(详细数据可至文章结尾下载)。

  该技术通过在桩身中埋设预应力筋,在桩体混凝土达到设计龄期后,采用后张法让承载结构端预应力筋处于拉张状态,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现有常规基桩无法同时具有较高抗压性、抗拔性和抗裂性的技术问题,达到一桩多能的效果,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桩基技术中因钢筋配筋率问题导致的抗拔桩桩身砼裂缝难以控制的问题,具体为:

  1、用于抗拔作用时,可解决一般灌注桩只注重竖向抗压承载力,当遇到抗拔要求较高的情况时,只能额外增设抗拔桩或抗拔锚杆或增加含钢量的问题;从而减少了建筑桩体工程量、缩短施工周期,达到节省工程造价的效果。
  2、对用作支护结构排桩时,能大量减少钢筋用量,提高抗侧压能力,大大减小桩顶水平位移,若与主体结构相结合,可同时起到抗拔桩作用。
 
构造组成示意图
  2.构造特点

  2.1、混凝土综合作用桩承载结构设于混凝土桩体顶端,钢筋笼和预应力筋埋设于桩体内,预应力筋均沿混凝土桩体轴向均匀布置在钢筋笼内,靠近桩体底端的一端固定于钢筋笼。
  2.2、整根预应力筋除锚入混凝土桩体底端部分外,其余部分均处于无粘结或缓粘结状态。
  2.3、在桩体混凝土达到设计龄期后,预应力筋的另一端通过拉张设备将其张拉、锁定于承载结构。

  3.技术特点

  3.1、混凝土综合作用桩除承受正常的抗压作用外,还可以大大增加桩体的抗拔性能。
  3.2、采用后张法让承载结构端预应力筋处于拉张状态,通过承载结构实现对混凝土桩体的压缩,使得桩体具有抗弯、抗拉、抗裂性能;在以水平受力的基坑支护工程中,增加桩体的抗弯强度,能有效的控制基坑位移。
  3.3、桩体径向突出部,可以增大桩侧土体对桩体的侧摩阻力,从而增强桩体的抗拨力,且满足桩体砼的抗裂要求。

  4、适用领域

  4.1、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即抗压又抗拔桩工程
  4.2、桥梁、码头、高塔的抗拔桩工程
  4.3、边坡抗滑移和支护桩工程
  4.4、基坑围护结构的支护桩工程

  主要适用于:

  地下水位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岩土层;孤石或障碍物不多的岩土层;对有软硬夹层的岩土层其作用尤为显著。其中“后张法”适用于各种砼灌注桩、预制桩、地下连续墙等地上或地下建(构)物的竖向砼构件。

  无当地施工经验时,需选择典型地层进行试施工以确定设计及施工参数。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