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报道 | 日本鹿儿岛最长隧道路面隆起40cm,墙面塌落导致水土涌入

2024-08-13 679 0

2024年7月25日,位于日本鹿儿岛县北萨横断道路的北萨隧道发生了路面隆起现象,隆起长度约50m,最大高度达到40cm。事发当日,管理方即刻封闭了包括该隧道在内的高尾野IC至萨摩泊野IC之间的路段。此后,隧道内一处墙面的30cm厚衬砌混凝土发生塌落,塌落区域宽6~7m,高5~6m,导致土砂涌入隧道内部,灾害情况进一步扩大。据县道路维护课透露,异常情况是由通行人员报告得知。从塌落的墙面处,大量地下水持续涌入隧道。涌水问题可能与隧道结构变形有关。

隧道路面隆起情形

衬砌混凝土塌落位置

北萨隧道连接鹿儿岛县出水市和萨摩町,全长4850m,为县内最长隧道,自2018年3月起双向通行运营。发生变形的地点位于距出水市侧洞门约1800m的位置。7月26日,即发现路面隆起的次日,墙面发生崩塌。7月27日,由于崩塌处的土砂涌入,隧道内几乎被完全掩埋。

土砂进入隧道内部

土砂涌入示意图

包括发生变形区间在内的出水市侧全长2610m区间是由熊谷组•西武建设•渡边组•鎌田建设JV采用新奥法(NATM)进行挖掘。为了应对变形,隧道底面采用了混凝土仰拱进行加固。在建设过程中,确认了涌水中含有自然砷,因此在该隧道安装了用于分离砷的水处理设备。但目前涌水量较大,水处理设施无法跟上处理需求。7月25日,在排水处高尾野川进行的水质检测表明,水质符合环境标准。但之后的水质检测结果尚未公布,目前的情况尚不明确。在北萨隧道施工期间,最大涌水量达到每小时1200t。即使在隧道贯通后,仍持续出现每小时约600t的涌水。因此,为了减少涌水量并控制水处理成本,实施了降低开挖后土体渗透性的措施工程。

 北萨隧道地质剖面图

实施涌水处理措施前的隧道内部

针对此次涌水事件采取了特别对策,主要针对涌水量大、砷浓度高的出水市侧洞门1800~1900m范围内的100m区间内。在该对策工程中,使用钻孔机从隧道内部注入平均粒径为1.5μm的超细水泥,形成宽3m的环状土体加固区。为防止注入材料挤压导致土体移动和隧道变形,隧道外圈与土体加固区之间的距离设定为3.6m。

涌水处理工程设定的土体加固区域

目前,土体加固区是否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尚不明确。鹿儿岛县计划寻求国土交通省等部门的专家协助,以查明原因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方法。预计隧道的修复工作将需要数年时间。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