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追求极致的“工匠”
2019-02-23
462
0
刘文,来自中建铁投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目前任公司盾构中心部门经理一职。从一名连说明书都看不懂的“菜鸟”,逐步成长为首届“荆楚工匠”获得者、中建三局“盾构驾驶第一人”、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评选的“大国工匠”、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盾构大师。
如果浓缩起来,刘文的成长过程会给人带来一种神话传奇的感觉。“但是我心里始终清楚地知道,我不是神话,我的经历更不是什么传奇。如果说,我的经历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那也仅仅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平凡普通的盾构操作员,在工作中,把专注做到了极致而已。”刘文说。
刚毕业就参与特大型隧道工程
刘文2006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同年被分配到广深港客运专线隧道二标项目部,参与狮子洋隧道的建设工作。该项目是国内第一座跨海铁路隧道,隧道全长10.8公里。狮子洋隧道进口标段采用两台大直径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机由起点掘进至江中后,与出口标段两台盾构机在江底进行对接,难度等级被评为国际特大型隧道重大难点工程。对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能参与到如此特大型重难点项目,无疑是一件值得振奋、骄傲的事情。
在这个项目上,刘文第一次接触到盾构机。在大学里,刘文学主要研究的是土木工程,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机械工程和图纸,此次是刘文首次接触机械工程。
“第一次接触盾构机,我整个人都傻了。盾构机说明书全都是英文的,而且盾构机上和说明书的一些机械符号代表着什么意思,我完全搞不清楚。”不服输的刘文就这样过起了没日没夜琢磨研究盾构机的生活,通过自学和翻英汉词典,他一点一点地将晦涩难懂的盾构机全英文说明书装进了自己的脑海里,每天天没亮就爬起来拿着图纸,一头钻到井下研究盾构机的操作以及构造,一直到晚上才出来。舍不得浪费时间,他还直接把饭打包带到井下吃,吃饭的时间也常常在思考之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钻研盾构机 听声音可辨别故障
考虑到培养人才,单位选派了10多人一起到国外学习盾构机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有刘文一人不是“科班”出身。
尽管是“零起步”,刘文并不气馁,从机械符号等最基本的知识开始,一一攻克,不懂的地方就向同事学习、向外国老师学习。就这样,在坚持不懈地钻研下,刘文编制了国内第一本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机操作手册,在多次与国外技术人员的操作竞技中也遥遥领先,让他们竖起了大拇指,“Liu,good!”
回国后,刘文开始从事盾构机组装、调试和操作工作。盾构机集光、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被称为“机械之王”,尽管外形庞大,但内部空间十分狭小。身高1.85米的刘文每天都要穿梭于盾构机中,通过盾构机掘进时发出的声音,准确判断出机器哪一处发生故障,从而及时调整排除隐患。这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只有深入了解盾构机,才能掌控它。
“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不懈钻研和不断经验总结,我觉得我现在基本已经和盾构机彻底地达到了‘人机合一’的地步了——在我眼里,盾构机就是个机器人,机器运转声就是它的呼吸。外表的钢铁是它的骨骼,液压系统、风水系统是它的血液与内部循环系统,电气则是神经系统。作为盾构司机,需要经常检查它的每个部位、系统,照顾好它。”刘文说。
盾构机不同的部位运作声音也会不一样,例如盾构机启动时,正常的声音是“嗡嗡嗡嗡”,如果出现故障,声音就会变得断断续续;而油脂泵正常运作时是有规律的间隔性发出“噗嗤噗嗤”。如果声音间隔发生改变,有可能是油脂打完了需要更换,也有可能是油脂阀坏了。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故障,就会出现漏水漏泥等情况,有可能把整个隧道都淹掉。当然,机器运作是否正常,也可以通过数据检测,但刘文认为通过声音判断,是作为一名合格盾构司机必备的技能。
控制挖掘精度误差正负5毫米之内
按照规定,盾构机掘进精度与隧道轴线误差不超过正负5厘米。刘文对自己的要求是误差正负5毫米之内。刚开始,根本就达不到自己规定的要求。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降低自己的要求。在建设广深港客运专线隧道时,开始达不到正负5毫米,通过不断学习与改进,半年后达标。
在武汉地铁21号线谌家矶段施工时,刘文在驾驶盾构机时发现,每到停机再到重新掘进时其中一个泵压力突然增大。压力突然增大,有可能会导致控制阀损坏。当时,很多外国专家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但是刘文没有放过这个可疑点。经过反复研究与钻研,他发现原来是盾构机中的自动冲洗泵,在盾构机停机时还在继续工作,对盾构机进行自动冲洗,盾构机再次掘进时,自动冲洗泵里的水突然被挤压,致使压力暴增。对此,他向厂家提出了控制阀的改进建议,并告诉厂家如果控制阀不能改动,就加一个手动操作按扭。厂家实地研究情况后,采用了刘文的建议——增加一个手动操作按扭,当盾构机停止掘进时,通过手动操作按扭让自动冲洗泵也停止工作。有意思的是,厂家在这个手动操作按扭上写上了“Liu”。
通过深圳地铁9号线、武汉轨道交通21号线的施工,刘文还率先提出了城市密集区盾构机整体吊装和整体运输理念,并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勘查实践于项目工地,使国内盾构施工技术迈进了一大步。
也是在武汉轨道交通21号线施工中,刘文盾构团队遇到了两个“拦路虎”:715和815两条隧道都要在一个月时间内整体贯通。715隧道剩余617米,815隧道剩余648米,而当时全国盾构机每月平均速度也只有413米。要在一个月时间将两条隧道都整体贯通,这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文把团队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我们绝对不能被困难吓跑。只要我们把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的掘进工作都做好合理优化,就一定能准时履约。”团队的伙伴们也被刘文带动的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完成这次挑战。
会后,刘文直接就走进监控室,从早上6点,一直坐到晚上6点,仔细分析每一个工序,每一个点,开始向精细化作业要时间。几天后,在整个团队的顺利合作下,各环节点的时间已经精准到10秒之内。一周后,掘进的速度也从每天15米、每天20米、每天25米,迅速提升到每天30米。一个月后,两条隧道如期整体贯通。
刘文毕业后十年,也就是2016年3月20日,他通过中建总公司推荐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候选名单,获得了“大国工匠”的称号。刘文始终坚信,任何一个平凡普通的盾构操作员,如果能把专注做到极致,那么他也会成为“大国工匠”、盾构大师。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