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2015-08-19 112 0

  工程机械产业是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准绳。伴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的持续进行,我国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对外贸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在这一利好条件下,我国的工程机械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认知,我国的工程机械产业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如何弥补这一差距,增强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实现中国国家工业化最为关键的一步。
 
  一、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的现状
 
  从全球角度来分析,美国、欧盟与东亚地区是工程机械产业的主要集中地,构成了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主体,但是三者之间存在着些许差别。
 
  (一)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引导者,其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十分完善,基础设施较为健全,工程机械产业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饱和状态,发展速度放缓。但是由于其悠久的工业传统,强大的消费能力,使得美国依旧是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主要消费市场,我国工程机械产业要走出去,就不能忽视美国,就不能无视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
 
  (二)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其占有的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份额可想而知是十分巨大的,由于欧盟内部经济发展速度持续放缓,欧盟决策者将更多的目光放到广阔的海外市场,积极主动地寻求新的增长点。
 
  (三)东亚的工程机械产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中国三个国家,日本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其国内市场的开拓近乎停滞,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日本在开拓海外市场上的强大能力,凭借自身的产品的价格与质量优势,日本的工程机械产业在对外竞争中占有很大的优势。与日本类似,韩国近些年来,也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之上,加入到过竞争之中,其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也是不可小视的。
 
  (四)我国作为工程机械产业的后来者,虽然入局的时间较晚,但是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伴随着我国对交通、通讯和其他相关基础产业的不断调整升级,工程机械产业再次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发展的速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满足我国国内的消费需求之后,工程机械产业走出国门的诉求声越来越大,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也越来越不可忽视。成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活跃点。
 
  但是我国的工程机械产业遇到了一些难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在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压缩彼此的海外生存的空间,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如何凭借自身的优势,突出重围,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获取更多的海外市场份额成为当前难题。加之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逐渐降低,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势头放缓的趋势日益明显,如何保证国内市场,又是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必须要面对的另一难题。可以看出,在我们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之后,面临的局势仍旧不容乐观,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稳固已有的发展成果,尽力开拓,为新的目标奋斗。
 
  二、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国际竞争的强盛与否,与地区、政策、产业规模、核心技术等因素息息相关。对于国际竞争力的分析,需要我们从这几方面入手,立足于相关因素的客观事实,合理分析,理性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一)地区因素包含了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两大部分,资源的丰富程度、位置的方便程度是我们分析自然环境因素的出发点。社会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潜力、人们的文化水平。就我国而言,主要工程机械产业分布在华中、华东地区,这一地区蕴含丰富煤炭、铁矿、水能资源等自然资源,为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且,这一地区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工程机械产业有着先天性的自然优势。华中、华东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点,国家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升级,其完善程度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该地区人口密集,为工程机械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巨大的人口潜力,使得这一地区的消费消费能力极强,成为工程机械产业主要的国内市场,务实、勤劳的传统精神,开拓进取的现代思想,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地区因素使之我国的工程机械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与勃勃生机,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变得十分明显。
 
  (二)政策因素主要包含国家政策、地区政策、企业自身的管理政策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成为压倒一切的核心任务。国家大力支持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给予税收等诸多方面的优惠,在国家层面上促进其发展,地区政府为了保证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也是不遗余力的帮助、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地区层面给予诸多优惠政策,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断地借鉴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使得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在企业管理层面为自身的发展扫清障碍。综合看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在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为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正是在这些便利条件之下,我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如此大幅度的提高。
 
  (三)规模是指通过相关产业的集群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使用资源的能力,抵抗外在的风险。我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在这一领域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华中、华东地区产业基地的存在,很好的利用了集群优势,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自身利用资源的能力,很好的管控了风险,为自身发展铺平了道路。规模优势的存在能够在段时间内,享受到基础设施完备升级所带来的好处,并迅速将这种好处,转化到生产领域,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四)作为一种应用性的产业,工程机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其技术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比拼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价格与售后服务,更多的是产品本身所包含的技术的博弈。只有更高新的技术,才能够保证自神的国际市场份额,才能够在激烈的厮杀之中,笑到最后。但是,由于我国工程机械产业起步较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缺乏相应的“火候”,在国际竞争中稍显劣势。不能够很好的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强国抗衡,这需要我们做出调整,补齐这一方面的短板。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三、建言建策
 
  (一)充分发挥我国的人才优势,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将生产、教育、研究三个环节联系起来,以生产、教育带动研究,以研究刺激生产与教育。从而保证了我国的工程技术产业有着自己的核心技术,在与美国、欧盟、日本的技术比拼中不落下风,甚至占有优势。
 
  (二)充分利用国家、地区的政策扶植,利用这一利好条件,加快自身的结构调整,把自身建设成为更加科学、高效地生产部门。同时,利用好集群优势,压缩生产成本,为对外竞争提供良好的价格优势,在价格方面占有主动。
 
  结语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我们需要不断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过程,通过对影响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初步探讨,明晰了我们日后努力的方向,我们有信心在优越的社会制度、合理高效地企业管理体系之下,后来居上,提升工程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让其走的更远。(作者单位:浙江丰立机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白仲林,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
 
  [2]戴红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研究[D].学习论坛,2011.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