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基础工程设计主要可以分为基础设计和地基设计两部分,其中基础设计所占比例较大,主要包括基础形式选择、埋置深度、断面尺寸、基底面积及内力计算等项目;地基设计则主要包括地基土承载力确定、稳定性计算、变形计算等项目。在地基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一定要综合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为地基土的基本力学性质、土层分布情况、地下水位现状及变化趋势等;另一方面为构造物上部结构的形式、荷载及其具体分布情况等。为了保证地基设计符合土建施工的实际工艺和技术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构造物基础及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保证相关测量数据和工艺参数的准确性,将各类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一、关于土建施工地基设计中地基稳定的要求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以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作为控制条件而对受有较大水平荷载或建在斜坡上的建(构)筑物,地基稳定性将会成为主要问题,要求考虑基础的抗倾覆及地基的抗滑移能力。
(1)失稳造成的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如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和交通阻断等。尤其是在山坡地区进行建筑时,由于该地区地质变化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建筑宜沿地形等高线布置,尽量避开冲沟、溶洞、滑坡及断层等地段,房屋的长度、宽度和形状应与地形相适应。在必要时可多挖一点土方,因为山区挖方较填土便宜,同时可以减小基础埋置深度,并利用弃土稳定地基。因此在山坡地区选择建筑地址时,必须进行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走访当地居民,仔细研究当地的地形地貌,对地质勘探资料除作为计算数据以外,还可以从岩层埋藏深度的变化,岩层倾斜的改变,岩石天然结构的破坏,岩石湿度的增加。土层层次,密度的改变。以及滑动痕的有无等现象。来判断该地层是否可能滑动。
(2)为了防止地基失稳,在地基设计时应考虑下列因素:防止因山区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洪水冲刷而形成滑坡;斜坡场地房屋与坡缘应有一定的间距;在邻近建筑物附近开挖深基坑时应注意对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影响,采取支挡措施;在江河沿岸的建筑不仅要考虑洪水危害,还要考虑因建筑物重量及堆载所引起的地基失稳问题。对经常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挡土墙及其类似结构等,除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外,均应验算地基稳定性。
二、关于土建施工地基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正确判断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正确选择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
2.不同场地类别和不同场地土类型有不同的固有动力特征,它不受上部结构的影响。也不因地基局部处理而改变。
3.当基础穿过软弱土层直接坐落在坚硬土层时,场地土类型可按坚硬场地土考虑;天然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值在地震作用下可适当提高。
三、关于工程实例分析
1.近年来,在国内的土建施工中,频繁出现各类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其主要原因是地基设计方案的不合理,进而导致施工中存在较大的质量和安全隐患。从我国的地质结构和土质总体分布情况而言,软土地基的分布较为广泛,而且是引发土建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2.某地区某在建高层综合楼工程,建筑总面积为2150m,建筑的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14层,局部11层,地下2层,地下结构为附属用房和停车场。经过工程项目建设前的地质勘查,得出此地大部分地基结构的土质为湿陷性黄土,而且软土层的厚度相对较大。在专业勘察单位提供的相关的检测报告中显示:此处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为150KPa左右,而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则为240KPa以上,因此,在土建工程的地基设计方案中必须注重解决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问题。在进行地基设计工作前,设计人员必须对湿陷性黄土的性质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进而逐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方案。在本工程项目的地基设计中,设计人员从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几项可行的技术方案:
(1)在桩基的处理中,设计人员初步制定了人工挖孔桩或钻孔灌注桩两种操作方案,但是鉴于综合工程项目的总体工期、造价、技术标准、抗震要求等问题,选择了钻孔灌注桩的桩基处理方案。
(2)垫层法:为了保证地基施工的质量和效果,设计人员初步拟定了采用垫层法的土建工程施工方案,即在挖除湿陷性黄土层的同时,及时换填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或灰土,进而弥补项目所在地地基部分灰土垫层强度不足的弊端。但是经过初步的经济核算,采用垫层法的总造价约为23万左右,建设方认为总体造价过高,不建议采用或尽量避免采用此技术。
(3)强夯法:设计人员经过测量和计算发现工程项目所在地起伏较大,可以采用强夯法,并且在地基顶部加垫450—550mm的砂石褥垫层,以保证地基部分不均匀性砂石褥垫层的压实系数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由于本工程项目的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要求较为严格,在设计方案中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为了避免有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和纠纷,建设方提出了要慎重使用强夯法的建议。另外,本工程的地下结构为两层,为了保证地基部分的整体抗震性和稳定性,设计人员提出了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的方案。
3.为了保证在土建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中,设计单位能够加深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重视程度,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中的关键部分和重要施工环节均进行了准确的标注,并且加强了与施工单位技术、质量,以及监理单位的施工前技术交
底,对于重点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论述。本工程项目土建工程地基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主要为以下几点:
(1)在土建工程的施工中,如果不能科学处理各类地下管线的渗漏问题,则有可能导致局部地基变软或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因此,设计单位明确指出施工单位进行相关操作前,一定要加强对于分类地下管线的清查,对于有可能出现渗漏问题的管线一定要进行预防性处理,确保其防渗性达到规定的标准。
(2)在地基设计方案中,设计人员明确标注出土建施工中,尤其是各类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中,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建筑主管部门颁布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并且保证地表水不能流入或渗透到基槽内,对于穿墙预留洞的尺寸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3)本工程必须采取垫层法时,施工单位应注重对于施工质量的把握和控制,并且依据相关标准明确垫层压实系数,以及控制相关干容重指标。
4.以某地区的高层建筑土建施工为例,简要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在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且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技术方案。
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土建工程地基设计中面临的弊端与问题也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土建工程项目需要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地区进行。传统的地基设计理念与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实际需求,相关设计单位和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强工艺和技术的革新和完善,进而促进国内土建工程地基设计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永.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及质量通病防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4).
[2]乔秀平.李歧宽.浅谈泵送混凝土温度裂缝预防[J].水利天地,2009(4).
[3]田景惠.基于地基土的应力状态判断分析及其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6(8).
[4]彭第,潘殿琦,李海礁,张坤;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7(3).
[5]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2).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