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2015-07-08 135 0

  一、引言
 
  房屋建筑是保障我国居民“有所居、有所养”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建设也成为新时代突飞猛进的建设项目。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工程承担了建筑的基础质量,地基处理工程和技术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上层建筑的质量。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时,难免会在不同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并且施工场地复杂,施工中经常遇到泥炭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和多年冻土等多特点、多地质条件的施工环境中进行施工,随着我国建筑结构的优化,房屋建筑中的地基的处理技术以成为人们普遍所关注的话题。
 
  二、房屋建筑施工的地基处理技术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四川省为例)
 
  1.1复杂性。四川省地域广阔,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此外,溶岩地质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其它地区也有所分布;同时,我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提出了大量且复杂的技术难题。
 
  1.2多发性。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1.3潜在性。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1.4严重性。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常常不易被人们发现,这就更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1.5困难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①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②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2.地基处理方法。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在受力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对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钢油罐堆料场等,地基处理后应进行地基稳定性计算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根据房屋建筑地下环境进行地基处理,其施工原理是利用夯实、换填、挤密或振密、排水固结、胶结、冷热处理等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进一步细分来看,地基处理技术还包括地基加固技术、桩基技术以及辅助的地下连续墙技术。地基加固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土地基的承载力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其沉降变形;桩基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把来自上部的荷载力传导至地基深部,通过缓冲来消解冲击力;而辅助性的地下连续墙技术主要是来提供侧向支护。在地基的一些处理方法中,有几种针对的是改良地基土来提高地基的抗剪切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改善地基土的透水特性,终极目的是使地基土的环境适应加固地基的目的。对于地基特别软弱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周围地基可能会经常发生大的隆起或沉降。因此,假如在工地坡脚附近有民房和重要建筑物时,应充分考虑多方因素以减小总沉降量,同时控制剪切变形。如果工程中不能采用这类方法实现目的,应考虑事先对可能受影响的建筑物或者民房加以保护。
 
  3.现代地基处理技术
 
  3.1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结合。强夯法与碎石桩的联合处理,其工作原理是在施工中先在填土层中处理好碎石桩体,目的是对地基土进行挤密和排水固结,然而再选定强夯点,借助强大的冲击能将碎石桩体击散,并将碎石沿着桩径挤入周围的护土层,使其在地基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混合的硬壳层和扩径后高置换率的碎石桩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的稳定性要求。在施工中强夯法的运用非常关键,强夯法的技术难题体现在夯击中的夯击次数、夯击深度、夯沉量等的把握,倘若拿捏不准,将会大大会影响夯击效果的发挥。理论而言,夯击加固的深度应依据土层实际厚度和湿陷等级来确定,单位夯击量应综合考虑地基的土壤属性、结构类型载荷大小和打算夯击的深度等。而夯击的次数多少则由地基土的性质决定,一般情况下可采取先夯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需要注意的是,两遍的夯击之间应有一段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层中超静空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倘若是渗水性差的粘土,其间隔时间不低于3~4周;相反则可以连续夯击。
 
  3.2其他技术方法。(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普通碎石桩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是桩基法,这主要是由于桩能将承载力往下传递,从而有效提升桩基的承载性能。但在现代房屋建筑施工中,单一的桩已难以满足现代房屋建筑队承载性能的需求。因而如果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普通碎石桩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技术应用于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之中,在提升桩基承载性能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且能有效预地层的液化,在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同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粉煤灰吹填的地基处理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应用于粉煤灰具有极强的透水性能的特点,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能加快地基基土的固结速度,在缩短过程施工工期和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降低了房屋建筑工程的造价,应用时主要是把粉煤灰与淤泥,根据一定的配合比例混合拌匀,并应用于地基处理之中,就能大大的提升地基处理效果,提升地基的承载力,为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技术中的关键性环节,地基处理的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建筑的质量和适用寿命,建筑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地基类型,建筑方案,以及技术装备力量综合考虑,最终来确定一种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现代的房屋建筑随着建筑楼层的增高,更要注重地基的处理,在确定地基处理技术时,要结合地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要有根据市场发展规律,选择能满足时代发展,适宜工程建筑需要的地基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徐利强,姚慧强.试论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城市建社,2012年27期.
 
  [2]廖志刚.浅谈如何处理建筑施工中地基的技术探讨.城市建设,2012年33期.
 
  [3]汝鑫,陈艺鑫.简析地基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科技风,2013年1期.
 
  [4]刘红玉,鲁泽宇.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研究.世界家苑,2012年12期.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