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方秦汉院士诞辰100周年 | 中铁大桥院举行座谈会

2025-04-21 2086 0

向方院士致敬

云山苍茫,见证岁月雄浑

江水浩渺,奏响时代壮歌

在这山水之间,有一种精神矗立

跨越时空、巍峨如桥


4月18日,中铁大桥院举行纪念方秦汉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大桥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燕庆出席会议并讲话,大桥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肖海珠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中铁大桥院首席专家高宗余,以及中铁大桥院业务经理庄勇、张强,中铁大桥局高级专家李军堂等多位业界专家齐聚一堂,与来自大桥院、大桥局的青年代表共40余人,共同缅怀中国桥梁界的杰出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方秦汉。


黄燕庆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方秦汉院士生平业绩和突出贡献。1925年,方秦汉出生于浙江黄岩,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曾任中铁大桥院、大桥局副总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特大跨度桥梁的钢梁设计和科研工作。1950年参加武汉长江大桥设计,随后参加并主持了南京、九江、芜湖等长江大桥的钢梁设计和科研,研发并推广应用了多种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为实现铁路桥梁的“高强、轻型、整体、大跨度、新结构”的发展目标作出了杰出贡献。先后获得五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九项铁道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黄燕庆讲话

黄燕庆指出,方秦汉院士的一生是对“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他心怀家国,以赤子情怀筑起百年飞虹;他敢为人先,凭非凡胆识突破重重难关;他精益求精,用大国匠心铸就大桥品质;他甘为人梯,以高尚师德培养无数栋梁。他的生命恰似一座跨越时空的长桥,历经风雨而巍然屹立,连接过去与未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黄燕庆强调,纪念方秦汉院士,就要学习他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敢为人先,永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就要学习他德馨品高、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


   肖海珠主持会议

座谈环节气氛热烈而庄重。与会人员围绕传承与弘扬方秦汉院士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及崇高品德谈体会和感悟。多位曾与方院士共事的领导和专家回忆起,在技术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方院士以坚定信念和非凡智慧攻克无数难关的故事。他不仅“身入”工地,更“心入”现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反复试验验证每一个数据;他对方案精益求精,全程参与每一次尝试。

高宗余在发言中感慨道:“方院士不仅是慈祥和蔼的师长,对青年一代既严格要求又悉心关怀,既讲授知识又传授方法;更是一位学术造诣深厚的‘学霸’。”他精通各类专业知识与规范公式,能够随时随地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更重要的是,他始终致力于探索与创新,为我国桥梁科技的自主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忆起与方院士相处的日子,高宗余动情地说:“有一次,方院士对我说:‘我是幸运的,你们是幸福的。’这句话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

高宗余进一步阐释,方院士所言的“幸运”,源于其所处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桥梁事业亟待突破的关键时刻,方院士得以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注于祖国的桥梁建设大业之中,这是何等的荣耀与使命。

而“幸福”,则体现在以高宗余为代表的“60后”“70后”桥梁建设者身上。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他们拥有了更加优越的研究条件和技术平台,从雄伟壮丽的长江大桥到举世瞩目的世界级跨海工程,他们不仅深度参与其中,更亲眼见证并亲身感受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从追赶、超越到迈向世界领先的辉煌历程。这是一代人的骄傲,也是国家发展的最好注脚。

·


青年代表满怀敬意地表示,将以方院士为终身楷模,将个人追求融入祖国桥梁事业,勇担时代使命,续写中国桥梁事业的新辉煌,让方院士的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座谈会前,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方秦汉院士生平介绍。

这场座谈会不仅是一次纪念

更似一座联结过往与未来的桥梁

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

对精神火炬的接力传递

 也是对中国桥梁事业美好明天的殷切期盼!

方秦汉院士的“钢霸”精神

将永照中国桥梁事业前行之路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桥梁泰斗

将他的“钢霸”精神发扬光大

共同续写中国桥梁发展新篇章!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