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沙坨特大桥主拱圈合龙 48项专利铸就品质工程

2018-09-12 216 0

  临崖深水围堰施工技术、水下抗分散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技术、C60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技术、超宽箱拱截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悬浇拱桥拱圈截面混凝土拉应力控制技术……一座看似普通的桥,却承载着满满的科技含量,成为目前国内跨径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
现场施工整体图
  这座桥是位于贵州省沿河县乌江之上的沙坨特大桥,历时近两年的探索和修建,9月10日,该桥主拱圈终于成功合龙,再过5个月,这座桥将被正式投入使用,成为沟通两岸34万群众的“惠民路”和“致富路”。
  “现在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看到大桥合龙成功的那一刹,贵州路桥集团沙坨特大桥项目常务副经理肖黔有感而发。他告诉记者,悬浇箱型拱桥作为拱桥施工的一种新工艺,具有结构整体性好,造价低、后期养护少、施工稳定性高、跨越能力强等优势,但由于该工艺在国内起步较晚,很多技术难点还有待克服,240米的跨径,更是国内前所未有,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团队的每个人都全力以赴。
现场施工整体图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016年9月,满怀信心的肖黔带着项目团队来到沿河县淇滩镇,正式入驻项目部,可才进场没多久,接踵而来的问题就让他绞尽脑汁。
  第一个问题出现在刚进场那段时间。沙坨特大桥的位置处在水库上游,水位深度达上百米。在建造桥梁的基础时,因基底到水面的高度达17米,再加上拱座基底不断渗水,基础开挖和浇筑频频受渗水影响,工程一度无法推进。
汽车吊吊装主拱圈16#节段钢筋笼
  基底渗水问题不解决,施工就很难继续下去。为此,项目团队集思广益,经过两个多月的配比试验,终于找到运用水利工程中常用的水下抗分散混凝土可以解决基底渗水问题。“从来没有人在交通桥梁施工上用过这种混凝土,我们这也算开了一个先例。”贵州路桥集团沙坨特大桥总工程师张基进笑着说。
  一个问题刚解决,另一头“拦路虎”又如期出现。在目前的桥梁建设中,项目施工通常采用C55强度的混凝土,但为了保证桥梁足够的稳定性,项目团队最终经过一系列试验和配比,将混凝土强度由C55提高至C60。
  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低。为了控制桥梁主拱圈混凝土在施工中的拉应力不超标,项目部团队首创使用主拱圈混凝土拉应力控制技术,解决了主拱圈在施工过程中顶(底)板混凝土拉应力偏大的问题。
  同时,该桥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黔式挂篮”设备,在提高挂篮系统刚度的同时减轻了自重,增大了施工操作空间,通过在横梁上配置滚轮系统提升了挂篮行走的稳定性,建立了“以曲代曲”的行进方式,改变了以往“以直代曲”的施工设计理念,提高了拱圈的施工精度。
主拱圈整体图下游
  此外,团队还通过使用塔架偏移动态观测报警及自动调索控制技术,采用红外线检测实时监控桥梁在施工中的精确度,创造性解决了曲梁节段钢筋绑扎时间长而导致主拱圈施工周期较长的问题,为箱拱悬浇施工提供了一种全新钢筋安装工艺,使悬臂浇筑拱桥较普通悬浇桥梁更具工期优势。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和出发点。”肖黔表示,依托沙坨特大桥的建设,贵州路桥集团向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和贵州省经信委分别申请了科研课题,目前已申报了3项省级工法,国家专利48项,接下来,团队还还将继续申请20余项专利技术或工法要申报。
主拱圈整体图
  “贵州被誉为现代‘桥梁博物馆’,这份荣誉凝聚了我们所有桥梁建设者的梦想和荣光。”肖黔坦言,多年来,贵州路桥集团深耕桥梁建设领域,沙坨特大桥的成功合龙,标志着该项施工工艺前进了一大步,将极大地推动悬臂浇筑拱桥的发展,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桥梁的发展贡献出更多“贵州智慧”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