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2043 0
土木工程-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完备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法学素养、综合素质高、自主学习能力强、国际视野宽广的复合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以宜居、韧性、智慧和法治中国建设为愿景,将土木工程和法学进行学科优化和交叉融合,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法律素养的卓越土木工程师以及具有工科逻辑思维能力的法律研究人才。本专业学生既能胜任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作,如建筑、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也可以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法律实务等工作。
一、项目背景
为促进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适应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2014年土木工程专业与法学专业共同开展工程(土木)—法学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培养了一批活跃在建设工程法务和律师行业的优秀人才;2018年首届学生毕业,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为进一步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引领未来社会进步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023年土木工程专业与法学专业共同开展土木工程—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建立土木工程-法学双学位虚拟教研室,搭建《国际法》、《规划与建筑法》、《建筑工程纠纷解决法律实务》、《环境资源法》为基础的融合课程体系,探索工程鉴证学、人工智能伦理等融合课程新领域,交叉融合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具备“通专基础、学术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素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二、项目特色
1)依托优势学科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建于1914年,学科整体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在已经公布的教育部历次学科排名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连续排名第一或A+。2011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入选教育部17所试点学院,是土木工程领域唯一的一所国家试点学院。2015年,土木工程学科第一批入选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I类高峰学科,2017年、2022年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7年以来,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同济土木连续位列全球第1名;2020年以来在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同济土木连续位列全球第1名。 同济大学法学教育源远流长,早在1915年就有第一批法科生毕业。同济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45年,设有中德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德国法与欧盟法研究中心、中意司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拥有国家首批“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法学会投资与建设法治研究会”、“上海市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21年法学院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上海市涉外法治教育培养基地。同济大学法学院秉承对欧交流优势,与欧洲著名高校联合培养双硕士研究生。 2)全面国际化联合培养 土木工程-法学双学位项目构建了本研全覆盖、长短期结合、机制灵活的多层次、全方位国际交流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依托地震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等 5个国际合作平台,进行短期访学、科学考察等活动;与10所国际著名大学开展常态化研究生学术论坛、暑期学校等活动,赴国际企业践习、境外工程考察;与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英国肯特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美国佩斯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互免学费的学习交流项目;毕业生前往美国西北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日本东京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海德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波恩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外顶级名校深造。 3)融合交叉课程 土木工程-法学双学位项目将土木工程学科与法学深度融合,建立“土法兼顾、融合课程、涵养人文、复合培养”的课程体系。强调核心课程的精简优化、深度融合,开展建筑工程纠纷解决法律实务、建设工程法规、工程鉴证学、人工智能伦理等融合课程;注重AI赋能的学科建设,依托土木信息工程原理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深度融合,培养面向未来发展的信息化人才;注重校企融合的培养模式,与大量司法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胜任企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 4)个性化发展成效显著 土木工程-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基于全新的学科优化和学科交叉,形成了灵活宽广的就业范围和良性发展的个人前景。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超过99.8%,近90%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选择海外进修的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境外著名高校;毕业生多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知名民营企业等。
三、招生咨询 联系人:赵老师
微信/手机号:17721076616 邮箱:zhaozhipeng@tongji.edu.cn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