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2028 0
2025年5月14日,以“开新篇、拓新局、创新绩”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太原成功召开。会上,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陆川以《聚势开新篇转型拓新局实干创新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工程机械产业新力量》为题,作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摘要。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受邀出席第二十二届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徐工,向长期对徐工给予关心与支持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之年,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召开行业发展高层论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产业,工程机械行业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徐工也始终坚守主业、坚持改革创新,从规模增长转向价值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努力为行业转型升级贡献徐工力量。结合今天的大会主题,我主要分享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在“三重”动能驱动中开新篇
从宏观层面来看,尽管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但同时也并存市场周期上行、政策红利和结构转型这“三重”驱动力,推动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
一是市场企稳有望驱动行业迎来上行周期
国内市场周期性向好。工程机械行业是强周期性行业,主要受下游房地产、基建、出口等需求变化以及自身设备更新周期、环保排放政策等因素影响。国内工程机械一般8~10年是一个完整周期,2021年下半年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按照大的周期时间节点来判断,目前国内市场面临新一轮上行周期。同时,挖掘机、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等主要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约为8年,预计在存量设备寿命替换需求拉动下,2025年也有望迎来新一轮集中替换周期。
出口市场持续高增长。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顺势而为,实现了从贸易出口到技术、资本、品牌和人才的出海,形成了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协同研发“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出口金额连续增长。海外市场不仅消化了我国工程机械大部分产能,更为重要的是有效对冲了国内市场下行周期的风险。
二是政策红利驱动复苏信号加速释放
2024年9月26日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稳经济、稳增长政策,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投向“两重两新”项目,为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安全与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水利与防灾减灾工程、城市更新与新型城镇化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的稳步推进,会释放出更多基建项目资金空间,对工程机械行业形成拉动效应。这种从财政改善到项目落地、从基建复苏到设备增量的传导链条,会对全行业形成正向促进。
今年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提出了财政宏观调控、新型城镇化建设、整治内卷式竞争以及惠民生工程等主要措施,更是重点强调了稳投资增长、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国际经贸合作等主要任务目标。这些政策彰显了国家对于制造强国和生态经济建设的强大决心,也增加了行业发展的信心。
三是结构转型驱动市场需求焕新重构
在政策驱动和外部环境催化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呈现结构转型趋势。从需求增量领域看,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机械化及市政环境工程推动小型设备与电动设备需求增长;风电、核电等领域发展拉动大型高性能起重机械需求。从应用结构优化看,以挖掘机为例,其下游应用中地产占比由峰值40%降至20%,市政及农村需求占比提升至40%左右,结构性转型降低对地产依赖度。从技术升级角度看,新能源产品渗透率逐步提升,以装载机来说,2021年渗透率不足1%,2023年快速增长到接近10%,2024年突破20%,2025年预计突破30%,新能源产品整体的渗透率正逐步提升,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工程机械的深度融合,智能化、自动化、远程化的工程机械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重构。
综合来看,工程机械市场总体将止跌回稳进入上行周期,未来2~3年,市场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与上一轮景气周期不同的是,上一轮受到房地产拉动明显,本轮景气周期房地产拉动因素短期缺位,将以新能源智能化装备渗透提升、设备更新替代需求为主要特征,由此判断行业上行周期的持续性将更持久。
第二,在“五化”转型升级中拓新局
从行业发展来看,当前工程机械行业正加速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转型,通过持续改革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面对行业这一深刻变革,徐工已进入产业“五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新时期,逐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高端化势在必行。全球范围内超级工程不断涌现使得大型化、高端化工程机械设备需求激增。因此,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处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关键时刻。
二是智能化驱动变革。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互联互通、无人化产品和智能制造等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行业企业纷纷加速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产品研发,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推动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降低和运营模式变革。
三是绿色化引领发展。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和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加速新旧产品更新换代步伐,逐步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设备,并大力发展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等多种新能源产品。
四是服务化大有可为。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链条已经由传统销售竞争转向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竞争,在行业巨大的存量市场下,客户对商业模式、产品方案的需求正在发生转变,服务化需求逐渐增多。
五是国际化前景广阔。当前,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海外仍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化道路,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共同呵护好中国制造品牌、中国制造形象和中国制造信用。
系统来看,工程机械行业必须以“五化”筑牢发展力量基点,加速培育内生增长动力,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才能实现转型升级的可持续突破。
第三,在中国品牌全球化崛起中创新绩
从全球视角看,世界工程机械发展已经历了从欧美主导的机械化起步(20世纪初)、日本精益化革新(19世纪70年代)到中国企业规模化崛起(21世纪)的产业转移。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已跃升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享誉全球的靓丽名片。
借此机会,也提出两点倡议。
一是共建行业高质量发展生态
当前,工程机械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品牌全球化崛起的重要方面。行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有效破解“内卷式”竞争,必须加强行业协同交流,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筑牢产业供应链韧性根基
国产工程机械虽然在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工程应用、关键部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距离完全自主可控还有差距,部分零部件“有”而不“优”,面对关税壁垒供应链韧性不强。针对这一现状,行业上下游必须加速攻关高端零部件核心技术、共性技术,构筑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全球化能力。
长远来看,海外市场仍然是很大的增量市场,我们必须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全球化跃升,为中国工程机械品牌的全球化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面对全球地缘政治冲突、贸易壁垒及汇率波动等带来的诸多挑战,以及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一起,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协同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与各位行业伙伴聚势同行、创新破局,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工程机械产业新力量。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