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476 0
盾构机缓慢转动,前端锋利的刀具,如牙齿一般,“咬碎”江底坚硬的石块,千斤顶推动这条总重达4000吨的“钢铁巨龙”向江心进发。11月13日,在中交天和和燕路项目部“振兴号”盾构机内部,3名作业人员淡定地坐在8块监控屏前,偶尔轻拨面前的按钮,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操纵盾构机向江心掘进。
“我们现在距离长江江面有70多米,这里的地质上软下硬,水压最高处可达0.79兆帕,属于超高水压区域,存在沉降、失稳坍塌等巨大风险。不过,我们有一整套‘工具包’为我们保驾护航。”中交天和和燕路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张捷说。
和燕路过江通道是南京在建的五条过江通道之一,隧道全长2976米,地质情况极为复杂,犹如一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土岩复合地层掘进距离长达约1865米,为国内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之最;施工时,江底高水压处覆土厚度仅10.25米,还要穿越5条断裂带。包括钱七虎在内的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6名业内专家组成的南京过江隧道技术专家组一致认为,它是目前国内在建穿越长江最复杂、最困难的大直径隧道。
据介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中交天和采用自主技术和多项国产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了复合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振兴号”,并在世界范围内首次采用超大直径盾构超长不换刀技术,这不仅节约了大量成本,降低了因换刀而导致的隧道坍塌和人身伤害风险。同时,“振兴号”还首次采用了刀具全状态监测系统,防止因刀具异常磨损导致掘进偏离等。
目前,“振兴号”已解决超大直径隧道掘进覆土薄、地下水丰富易造成管片上浮的世界性难题,并将隧道管片错边量控制在2到3毫米,远低于12毫米的行业标准,日掘进保持在10到14米。截至11月13日,“振兴号”在江底已前进1642米,完成全部盾构段长的55%,正向着最深处掘进。张捷说,预计到2021年上半年,隧道可全线贯通。
Hot News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