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18号线成功攻克长距离小半径下穿珠江隧道

2020-11-16 547 0

 

 

11月12日,广州地铁18号线琶洲西区站至冼村站区间右线隧道掘进任务的“铁兵40号”盾构机破土而出,成功攻克国内首次长距离小半径下穿珠江的难题。

广州地铁18号线琶洲西区站至冼村站区间全长3公里,“铁兵40号”盾构机在琶洲西区站始发后,以“S”型两次在珠江底下实现小半径转弯,随后进入冼村站。

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先后下穿珠江啤酒博物馆、有轨电车、猎德大桥、珠江前航道、地铁5号线、珠江新城16号地下通道等重大风险源。其中,盾构机长距离(约1612米)、小半径(600米)、“S”型(两次转弯)下穿珠江水系,在广州尚属首次,工程技术难度、施工水平要求、施工风险系数、外界环境敏感度在国内同类型施工中首屈一指。

“铁兵40号”顺利出洞,标志着广州地铁18号线土建工程完成一个里程碑目标。目前,18号线全线土建工程已累计完成83%;9座车站中,6座已封顶,2座进行土建施工,1座在进行施工前准备。万顷沙车辆段、陇枕停车场进行土建施工,部分车站已进场进行车站装修及机电安装施工。

广州地铁方面说,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全线仍有多个施工难题需要攻克:像“番禺广场—南村万博”区间2号盾构井至南村万博站南端区间下穿地铁7号线、冼村站超大断面暗挖等。目前,广州地铁正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全线土建、机电工程施工,确保年度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铁兵40”行进难度有多大?

1、超一半掘进里程位于珠江底部

由于区间隧道穿越地层67%以上为微风化砂岩和砾岩地层,对盾构机主轴承密封和盾尾密封提出极高要求,也容易造成刀具磨损,而在珠江底的复杂地层中进行开仓作业更换刀具存在着较大风险。

施工单位采取优化刀盘开口率、渣土改良系统,降低土仓内渣土仓位,采用气压反压技术防止裂隙水进入土仓等措施,并采用镶嵌合金齿式滚刀,有效解决技术难题,降低施工风险。

2、盾构机在水底转弯

“铁兵40号”盾构机在江底以600米半径曲线转弯掘进,长度超过2200米,这在直径达8.8米的盾构隧道施工中非常罕见。

施工单位根据盾构机掘进姿态与成型隧道轴线情况,做好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跟进,控制管片上浮、调整掘进姿态。最终确保了成型隧道管片接缝平顺、全线不渗不漏。

3、下穿珠啤博物馆和猎德大桥

在下穿珠江啤酒博物馆、猎德大桥前,广州地铁运用信息化管控手段,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制定各风险源的安全影响评估报告,提前做好盾构施工的风险研判和处置准备。

在穿越珠江前航道时,广州地铁运用GIS+航拍技术,在珠江堤岸和猎德大桥前后布控多个高清摄像头,对猎德大桥主塔和桥面实施全自动化监测,实时显示盾构机在江面的准确位置,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控盾构机掘进参数,同时做好同步注浆加固,确保施工安全。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