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杂志社、基础工程网讯 2020年11月11-13日,由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主办,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金山基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学术大会(2020) 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在粤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举办,来自业内知名专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5G、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和建筑工业化等领域的焦点问题、技术创新发展的新成果,为大家献上了一场地基基础领域饕鬄盛宴。时空的阻隔阻挡不了地基同仁们的热情,本次会议吸引了超过30000人次的地基同道参与线上线下的交流,取得圆满成功。
与会专家学者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廖江陵、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戴晓春、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员于平、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丘建金、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滕延京名誉主任委员出席会议。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秘书长王曙光主持大会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孟雄教授致辞
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戴晓春秘书长致辞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廖江陵巡视员致辞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陈湘生院士通过视频方式为大会开幕式致辞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主任委员宫剑飞致辞
盛会在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秘书长王曙光主持下拉开序幕,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孟雄教授、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戴晓春秘书长、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廖江陵巡视员、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陈湘生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主任委员宫剑飞等领导分别做了大会开幕式致辞。
会议现场
大会汇聚了全国629名教授、专家、学者和企业高层,共同探讨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对地基基础领域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分享我国地基基础领域取得的技术成果,有的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把握智能、大数据、5G、节能、绿色、环保、节地、节材的研究方向,为地基基础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设备。
现场精彩掠影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盛会分别有13名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41名专家学者做了地基领域相关学术报告。展示了我国地基基础领域的新理论、新设备、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成果。按以往惯例,本论文征集活动共收到投稿论文80余篇,经专家对稿件评审,会议最终有48篇论文入选本次会议论文集,会议论文以《岩土力学》正刊和增刊、《建筑科学》增刊、《广州建筑》正刊形式发表。
大会精彩报告
大会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就湾区复合地层桩基工程、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础、地下结构抗浮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案、红层软岩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试验研究与应用、深厚填土地基基础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黏质海床中风机大直径单桩的水平承载变形特性、桩基水平承载力的CPTU原位测试确定方法、软弱土地区基坑工程倾斜桩无支撑支护技术及应用、寒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冻胀损伤机理、地下水位回升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研究、煤矿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刚性桩复合地基若干问题的思考、植入法水泥土复合管桩承载变形特性研究等问题进行探讨。强调严格掌握适应症,理性对待每一种技术,介绍了新技术在地基基础工程领域的应用,并展望未来,认为大会主题报告中分享的系列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分会场精彩报告
精彩纷呈的分会场报告成为大会值得关注、聚焦的内容,41个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较强的新颖报告为大家阐释了地基工程行业的现状和前景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解决路径。通过新技术、新工法、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助推行业向高端迈进,助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热点问题研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一步扩大,建筑的荷载和建筑规模日益加大,对地基基础要求也越来越高,地基基础领域施工方案是否适用,关系着建筑的安全,并且对工程造价和建设速度都有极大的影响,更承载着建筑、市政、公路、铁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各个建设领域的创新。
为大会承办方领导颁发纪念奖
颁发协办单位荣誉证书
颁发纪念杯
大会合影
为期两天的会议于昨日圆满闭幕,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专家关于地基基础领域技术的研究成果与思考,为相关经验的交流与推广搭建了平台。虽然首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会议,但丝毫不影响与会专家学术探讨的热情。本次会议的圆满召开,不仅为地基基础领域同仁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未来对推动地基基础工程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