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606 0
日前,三千里汉江在襄阳鱼梁洲分汊的东汊水域,中交二航局组织完成了两次水下爆破,在岸堤处开了“两道门”,汉江首条沉管隧道东汊6节沉管出坞进入汉江,及在东津隧道出口进行水陆对接的“通道”贯通了!即将进入浮运及水下安装施工。
沉管隧道作为一种下穿江、海的交通通道,其建设首先在如船坞一样的预制场完成沉管预制,一节节沉管如同加工完好的集装箱,然后利用水的浮力及工程船舶拖拽至安装水域,通过向沉管内预先装好的超大水袋注水,增大自重下沉至开挖处理好的河床,一节节对接,在两边岸堤与岸上出口对接。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襄阳东西轴线鱼梁洲段项目遵循生态保护原则,以隧道施工为主,其中下穿汉江在鱼梁洲东汊、西汊的沉管隧道总长1.01公里。为节省土地资源保护生态、节省投资,沉管预制采用价值系数最优的“轴线干坞法”,即在隧道主线上建设了东汊、西汊两个沉管预制干坞,待沉管施工完成后,再浇筑干坞段的隧道主体结构。
此次进行水下爆破,旨在为东汊660米长的6节沉管打开从干坞进入汉江的通道,以及隧道在东津区出口处的对接通道,是沉管浮运安装前的一项重大工序。6节沉管中,4节长120.5米、重达3万多吨,如同一艘小型航母,另外2节长86.5米。3万多吨的庞然大物要进入汉江进行安装,通行的“门道”很重要。因此,爆破的成败对沉管能否浮运出坞、第一节沉管能否在对接端处实现“完美吻合”至关重要。
为确保爆破成功,技术团队编制方案,进行各项审批、评审后,多次反复演练。在实施中,利用电子雷管毫秒微差延时起爆技术,控制最大单段药量,降低爆破的瞬间能量过大带来的地震效应;合理设置自由面,减少夹制作用,降低地面的震动;采用气泡帷幕的防护措施,避免爆破水中冲击波对水中生物的影响;采用小药量爆破及多项国际先进的监测系统,确保爆破对周围环境的“零干扰”。
浮运及对接的“大门”成功打开,建设者将对“门”进行“修饰”,对沉管浮运前进行系列的监测,以及安装主线河道的相关清理施工,为沉管浮运安装做最后的冲刺。
汉江首条沉管隧道,作为襄阳看不见的地标性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志性工程,也是华中地区首条沉管隧道及国内整体建设规模最大的内河沉管隧道,具有引领内河沉管隧道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建成后,将有力加快樊城、东津新老城区的联通联动,成为引导城市向东拓展、带动人口聚集和功能转移的重要交通轴、发展轴和景观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效提升襄阳的区域影响力。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