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2019-08-21 1118 0

  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形式,由于其分散性、可塑性、多样性、经济性、高强性和耐久性等诸多优点已经在建筑领域普及化,但在其建造过程中存在不少质量问题,本文把笔者多年来在施工过程中接触到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加以梳理,供各位同仁参考,为创建优质混凝土工程创造条件。
  钢筋分项工程
  1.常见质量问题
  (1)钢筋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批号不符、直径不合格、实物与资料不符等。
  (2)钢筋制作或结构处理不当。
  1)接头形式、接头数量不符合要求。
  2)箍筋、拉筋弯钩形式及长度不符合要求。
  3)梁、柱接头位置不准、未按照设计要求或图集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法中的要求进行等。
  4)柱变截面和柱顶处的构造节点未按要求进行。
  5)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未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一些特殊要求严格进行,如抗扭筋的锚固长度不足等。
  (3)钢筋焊接的质量通病:焊缝长度不足、焊接缺陷多、无证操作、人证不
符等。
  (4)钢筋的连接和钢筋的安装存在不足。
  1)箍筋的分布不均、加密区长度不足、构造柱箍筋未设加密区。
  2)相邻两跨梁的支座负弯矩筋长度未按照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法中要求的按最大跨进行。
  3)板的负弯矩筋由于施工人员的随意行走导致位置下移。
  4)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数量不足、特别是梁侧面容易漏放。
  5)主筋的间距、排距未进行有效固定且不能满足最小间距要求。
  6)主筋的连接位置不正确,未按照有关要求随意连接。
  7)梁或板拉筋少放、漏放、间距偏大、绑扎不牢或只绑一端。
  8)梁侧纵向构造筋少放、漏放、位置不正确、高低起伏、搭接不规范。
  9)板角附加筋、主次梁交接处的附加筋少放、漏放。
  2.控制措施
  (1)对进场钢筋必须先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结疤、缩径或机械损伤等质量缺陷,然后使用游标卡尺对钢筋直径进行检查;并核对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牌证符合后还要按规定进行抽检,见证取样,检验其力学性能,合格后方可使用。另外如果有钢筋外加工的,还要按规定加强管理。
  (2)钢筋的接头形式应按设计要求执行,不得随意更改;钢筋接头应严格按规定控制同一断面的接头数量;采用绑扎搭接时还要严格按照规定控制搭接长度。
  (3)要求施焊人员必须有焊工操作证,且在核准的作业范围内进行性质相同的工作,严格控制焊接质量,杜绝出现裂纹、咬伤、弧坑、夹渣和气孔等质量缺陷,并确保焊缝长度、厚度和宽度符合相关规定和规范要求。
  (4)要求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图集,加强料单的多级审查复核,并按部位、顺序对构件进行详细编号。
  (5)钢筋绑扎应结合图纸、图集、设计认可的变更,对规格、数量、位置及锚固长度和接头位置逐项进行检查,并要求加强班组自检和专职质检,完全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隐蔽验收。
  (6)要求严格检查垫块的安装质量,杜绝随意安装,安排专人进行此项工作,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同时要与其他工种做好配合,防止垫好后的垫块被扰动。
  (7)对于基本完成绑扎的板面应减少人员走动,必要时尽可能在梁顶走动,以避免扰动板面负筋。
  (8)对于梁或板拉筋、梁侧纵向构造钢筋安装方面的缺陷,有不少是人为的,这是因为这些细部往往工程量不大,但操作难度大且耗时,工效较低,大部分班组长也认为这些不属于主要部件,仅是构造要求,所以绑扎时马虎。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端正态度,然后要加强技术交底,此外,质量检查员还要做到现场勤检查。
  (9)有不少工程往往片面追求施工速度,对绑扎好的钢筋往往一次成型,没有检查和整改的习惯,其实绑扎后期的调整很重要,对此仍要求建立多级检查制度、划范围建立责任追查制度和奖罚制度。
模板分项工程
  1.常见质量问题
  (1)轴线偏位,控制标高不准,几何尺寸不符合图纸要求。
  (2)模板拼接不严,接槎不平,平整度差,安装支撑不牢,容易产生变形。
  (3)脱模剂选用不当,使用方法不妥。
  (4)拆模时间控制不严,容易产生缺棱掉角,甚至出现裂纹。
  2.控制措施
  (1)要求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 “三检制” 的施工程序,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经常对模板轴线、标高和尺寸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处要及时整改,在安装过程中还要防止因固定件过分收紧或收紧不均使尺寸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对层高要根据经验预留出足够的沉降值,对大跨度的构件要按要求适当起拱。
  (2)对一般拼缝不严、洞眼可采用贴胶带纸、嵌海绵条密封、打玻璃胶的办法,当缝隙较大时,可采用同材质的材料补齐。对于平整度差的情况,首先要保证模板支撑底部一定要垫实、垫牢,支撑杆件要保证其强度和刚度,不能产生变形,支撑点分布要合理,其次,在安装时一定要架设水准仪确定出足够数量的关键点,最后再配合拉线等方法实时进行控制。
  (3)模面组合要严格选材, 应做到材质一致,避免新旧材混用。模板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能要符合要求,保持颜色均匀一致,杜绝使用劣质模板材料。
  (4)脱模剂的选用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操作,试验合格后方可推广使用。刷脱模剂前,一定要认真清理模板上的污垢;脱模剂涂刷应均匀一致,严禁使用成分不纯、来历不明和颜色不均的油料,防止造成对模板和混凝土的污染。
(5)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根据结构的特点,合理选择拆模工具,禁止野蛮拆模,必须按成型时间确定拆模部位、顺序和突破点,并及时清理落地的模板。对梁板底模等一些重要部位,应根据拆模试件的强度进行拆除,或者根据气温和养护时间等综合条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审批后进行。
混凝土分项工程
  1.常见质量问题
  (1)配合比控制不严,随意性强,颜色不均匀。
  (2)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孔洞和露筋等质量缺陷,施工缝有夹渣现象。
  (3)柱、墙根部出现烂根现象。
  (4)混凝土表面出现泛白、粉化、细裂缝的现象。
  2.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使用,尽可能杜绝不同供应商、不同品牌、不同产地、不同时间的材料混合使用。
  (2)无论是自拌混凝土还是预拌混凝土,均应严格按照配合比搅拌,对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的计量、拌和时间、材料使用进行不定期抽查。
  (3)从严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禁止向拌制好的混凝土中随意加水,监理员、项目质检员应当在现场或者随车到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进行检查,严格把关。
  (4)严格执行浇筑方案,严格控制振捣程序,适当增加振动棒的数量,振捣时间每处控制在10~20 s,重点对施工缝、后浇带、结合部和钢筋密集部位实施控制,防止漏振、过振、振捣不均等现象产生。
  (5)浇筑过程中要求安排专人进行查看,核查模板是否松动变形、杂物是否完全清理、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是否脱落破损、钢筋是否位移松弛等。
  (6)要制订合理的吊运路线,保证未浇筑部位的作业面清洁,对抛洒滴漏及时清理。同时,根据气温等条件控制好间歇时间,合理布置浇筑顺序、放料范围,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如果为预拌混凝土,应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避免分层离析产生。
  (7)柱、墙根部在浇筑前要认真清理杂物,并浇水湿润,模外边缝口要做到事先封堵严实,浇筑混凝土前应用同强度等级的砂浆进行积浆,在浇筑过程中应进行有效振捣,振动棒应至少伸入距底部300 mm处,如果柱、墙高度大,可以设置浇捣口或采用外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的办法进行,具体取决于浇筑方案。
  (8)要求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方式得当,应根据不同结构、部位、温度条件等特点,制订合理的养护方案,养护工作落实到人。同时养护期间应做好成品保护,避免不利于养护的工序过早开展。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