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惠州市政道路项目西坑西隧道顺利实现了贯通,这意味着距离2019年实现惠州市政道路项目四环南全线贯通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同时今后大湾区地区又将新增一条互联互通的交通连接线。
据介绍,该项目由中建三局承建,其中负责西坑西隧道的施工的苟伟自大学一毕业就被安排到了该项目中,不知不觉转眼就是3年了。这里的施工管理团队一共只有8人,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突击队,用坚实的肩膀扛起了西坑西隧道建设的大旗。
西坑西隧道是惠州市政府布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工程之一,是南下前往深圳,东行去往大亚湾等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时速80公里的双向六车道设计,带给这条隧道施工难题。
2016年11月,西坑西隧道正式启动周围路基边坡施工,边坡防护总面积为1295㎡,西坑西隧道进口处路堑开挖高度达到19.5m,且土方及人字形骨架护坡施工工期十分紧张,项目团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为此项目技术小组紧急召开会议研究确定新方案,就是设法提高人字形骨架一次成型率,进而减少重复作业率,节省工时。苟伟建议,用人工打磨片石的办法替代机械打磨,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片石的尺寸。面对毕业才几个月的苟伟提出的建议,技术负责人开始有些怀疑,这样的操作是否过于费时费力。
为了打消疑虑,苟伟决定同时采用人工打磨和机械打磨的办法,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最终,经过检验,采用人工打磨片石的办法,片石的尺寸更加均匀,可用率更高,同时还增加了堆砌速度,每个人字形骨架成型时间也缩短了1-2小时,有效节约了工期。
同时,项目部临时增加队伍工人,改机械开挖骨架沟槽为人工开挖,以便更好地控制沟槽尺寸及平整度。最终,成功将人字形骨架一次成型率由86%提高至94%,并成功缩短工期10天。
由于隧道二衬拱部钢筋安装需长时间仰焊,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且二衬环向钢筋较长,安装过程容易摆动,钢筋间距定位困难。为了提升作业效率,技术员吴焕涛建议使用BIM钢筋翻样指导施工,减少钢筋加工长度偏差,为解决翻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亲自回到母校请教大学老师。最终项目部决定将二衬环向钢筋先整环焊接成型再安装,并且在隧道加密埋设标志点,确保喷射砼厚度,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质量。最终,二衬钢筋安装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94.5%。
虽然只有8个人,但年轻人的精气神丝毫不逊色,项目部成立青年突击队,组织开展“大干60天、攻坚保履约”劳动竞赛,掀起了一个比效率、赛安全、赛质量的工作氛围,陆续完成了隧道中导洞、右洞、全线贯通等节点目标,为2019年实现惠州市政道路项目四环南全线贯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历时了800多个日夜的艰苦鏖战后,6月13日下午4时许,西坑西隧道顺利实现了贯通。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