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出台装备制造企业针对性支持政策

2019-03-06 293 0

  从2016年业绩亏损,到2017年扭亏脱困,再到2018年的强劲增长,东方电气集团通过真抓实干蹚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也正是三年前,在电气制造领域有着30多年经验的邹磊,接过了这家大型央企的指挥棒。面对着严峻复杂的形势,在他的指挥下,集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助力企业改革脱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表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装备制造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不能靠低价吸引客户,关键核心技术一定要做到自主可控。”今年两会,邹磊带来的是关于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走“六电并举”高质量发展之路

  东方电气集团1958年诞生于中国大西南,从“一穷二白”只能生产水电、火电设备,到“六电并举”拥有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研制能力,60年来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

  在水电领域,全球在建最大水电站白鹤滩电站使用的首个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组转轮,已经研制完工;

  在风电领域,集团重点开发了用于海上的8-10兆瓦的大功率机组,并被授予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IEC设计认证证书,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取得该证书的整机制造商;

  在火电方面,集团正在制造的630度高效超超临界机组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氢能源方面,集团去年研发出新一代氢能源电池,在效率提高的同时成本却降了15%。另外,集团正在布局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应用。
 
  “2018年,我们始终专注推动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质量提升。一年来,我们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谈及东方电气集团过去一年的成果,邹磊备感欣慰。

  倾力打造创新内核

  东方电气以往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各种发电设备都能生产。但在“好不好”方面部分指标还存在差距。“面对激烈的竞争,虽然公司产品正不断获得外界认可,但有的时候只能靠低价吸引客户,”邹磊坦言,“关键核心技术一定要做到自主可控。”

  邹磊告诉记者,东方电气集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首先围绕公司能源装备等主导产品,不断实现技术的更新换代。其次,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此既要抓创新驱动,也要抓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做好引才和育才工作。

  东方电气集团先后制定了集团发展的顶层规划方案,聘请国家级院士、行业专家组成科技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研究企业发展的重大方向、技术创新方向和路径。

  “我们有两级研发体系,集团层面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下属企业则是依托各自的工艺、设计研究机构。两层体系确保我们从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到制造技术的使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邹磊表示。

  东方电气集团还先后制定了补短板、创新驱动等重大措施,构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基地、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元的研发体系,形成了一整套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按步骤组织技术项目攻关。

  以新能源氢燃料为例,东方电气集团经过8年多的研发,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动力电池,目前该电池产品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公交线上安装使用。邹磊说:“氢燃料技术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目前已累计运行了35万公里,并且相关技术仍在不断进步。”  

  邹磊表示,在“十三五”期间,东方电气集团的研发投入与集团销售收入占比要达到5%以上,以此全面助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建议出台装备制造企业针对性支持政策

  邹磊表示,今年提交的提案是关于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有所放缓、行业形势严峻、转型压力巨大,主要存在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尚待攻破,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割裂、缺乏系统化解决方案等问题。

  邹磊建议,国家构建以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出台面向装备制造企业的针对性科技创新激励支持政策,为企业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同时,引导、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实现由单一装备制造向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的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小新、国资委网站联合推出的“对话新国企·制造高质量”系列网络访谈重装上阵,邀请中央企业、地方国企两会代表、委员,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纵论国资国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升中国“智造”水平、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举措、成就。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