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局一公司匠心打造BIM技术“孵化园”

2018-12-24 360 0

  近日,在广东省第四届BIM论坛暨第二届BIM应用大赛颁奖典礼上,由十一局一公司技术中心BIM工作室报送的作品《特大钢混斜拉桥BIM技术应用》从海选出的270个优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二等奖。此前,该工作室参与实施的作品《BIM设计建造全球最大地下交通枢纽——武汉光谷综合体项目》,从599个有效申报项目中拔得头筹,荣国全国第八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最佳交通枢纽BIM应用奖”。

  这些重量级奖项的获得绝非偶然,靠的是过硬的真本事。十一局一公司技术中心BIM工作室成立1年多来,大力开展三维建模、地形处理、施工模拟、工程量计算、碰撞检查、动画漫游、可视化技术交底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该工作室已经具备了一定的BIM实施能力,在技术、成本、安全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创新之路,是BIM工作室面临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实现BIM技术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做强、做优BIM技术专业化管理团队,更好地为公司提供BIM技术服务,积极抢占建筑施工领域BIM技术应用高地。”该BIM工作室组长范达江坚定的说。

  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包括组长范达江在内的10名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均来自施工生产一线,有着丰富施工经验,并且对BIM技术充满热情。

  对范达江和他的组员而言,最难忘的莫过于工作室最初创立时加班赶工的事。那是去年4月,工作室还没正式下文成立,双壁钢围堰施工方案评审需要他们做一个可视化交底。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人员少,技术能力不足,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几个小伙子通力协作,最终在评审的前一天晚上完成了工作。那是他们第一次独立运用可视化技术参与方案评审,现在看来,当时做的效果无论是场景还是步骤演示手法都不尽如人意。但是集团公司、公司领导都给予了他们鼓励和支持,为他们做好后面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我们目前的工作主要是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制作效果图、演示动画;制作关键工序、重点工序的施工模拟和可视化交底;协助项目部进行难点部位碰撞检查并提出解决方案。”范达江指出,虽然工作室起步较晚,但他们珍惜机遇,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和磨炼的机会。

  武汉光谷综合体集轨道交通、市政、地下公共空间于一体,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地下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分地下三层,最大埋深34米。该综合体由十一局集团公司技术管理部、一公司技术中心BIM工作室及武汉光谷综合体项目部联合承担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和研发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施工预演、交通疏解分析、管线迁改模拟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施工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及管理的精细化,在打造智慧工地方面做出了具有示范效应的有益尝试。

  南沙港铁路项目技术重难点工程之一——不对称钢混结合形式的600米跨斜拉桥结构新颖、施工复杂、风险较大。十一局一公司技术中心BIM工作室在项目策划及主体施工两阶段,通过BIM技术,创建BIM模型获取工程信息进行直观分析和优化,先后完成了施工的场地布置、连续梁优化设计、施工可视化交底、双壁钢围堰吸泥下沉三维监测、施工进度模拟、钢箱梁施工优化等,为现场施工管理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的技术服务。

  “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在两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一是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多学习,寻找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二是加深与现场的结合,深入了解现场施工,与现场深入合作,才能解决现场问题。”范达江表示,他们将不忘初心,大胆创新,提高BIM建模能力,加强BIM实施能力,扩大BIM应用能力,提升BIM工作室的业务水平,把BIM技术的应用提上更高的层次,为公司BIM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筑牢根基。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