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计划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总投资15072亿

2018-07-17 334 0

  记者11日从成都市委外宣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成都市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为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计划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15072亿元。预计到2020年,成都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宜人宜居宜业品质全面彰显,国家中心城市基本建成,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体现成都责任担当
  成都市发改委主任杨羽介绍,《成都市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是“三大攻坚计划”之一,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应对主要矛盾变化、更好肩负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主干”历史重任的重大举措。
  成都市的总体思路是,坚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方向,对标一线城市、着力补短板强保障,对标国家中心城市、着力优布局强功能,对标世界城市、着力提品质强质量,加快实施一批战略性、引领性、功能性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提高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和市民的满意度,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杨羽介绍,《攻坚计划》强化对标赶超,体现成都的责任担当。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对标国内一线城市补短板强保障,努力去实现对市民的幸福担当;城市功能对标国家中心城市优布局强功能,努力去实现对区域的服务担当;文体旅商对标世界城市提品质强质量,努力去构建世界城市的文化独有特质。
  计划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总投资15072亿元
  根据《攻坚计划》的具体内容,成都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的目标为:预计到2020年,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宜人宜居宜业品质全面彰显,国家中心城市基本建成,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为实现这个目标,成都计划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15072亿元。这些项目已经层层压实主体责任,预计2018年、2019年、 2020 年将分别完成投资2169亿元、3223亿元、2722亿元。
  同时,成都也邀请广大市民广提合理建议、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设,加快补好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
  三年攻坚怎么干?六大攻坚任务提高市民获得感
  未来城市竞争的核心是公共服务的竞争,没有高品质公共服务依托的城市注定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杨羽告诉记者,未来,将以六大重点攻坚任务为抓手,并进一步将各项攻坚任务项目化、具体化,确保攻坚计划早出成果早见成效,推动城市发展实现六个“新”、市民生活实现六个“更”,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是实施枢纽功能提升攻坚,将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四向开放铁路通道建设、内畅外联交通网络建设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蓉昆高铁(成自宜高铁)、成达万高铁、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轨道交通18号线等项目建设,2020年机场年旅客保障能力达到1亿人次,商务航线、货运航线、文化旅游航线分别达到34条、8条、26条,轨道交通投入运营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推动形成立体开放新格局,让市民生活更加便捷。
  二是实施市政设施建设攻坚,将从聚力完善优质高效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网络、“东进”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骨架、智慧城市服务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加快实施李家岩水库、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项目、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智慧交通及城市管理云脑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形成“一山连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城市发展新骨架,让市民生活更有保障。
  三是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攻坚,将从营造多元化舒适美丽宜居环境、打造多样化独具魅力体验丰富特色街区、完善多层次特色化慢行交通网络三个方面,三年内,通过实施3.1万户棚户区改造、900个老旧院落改造等项目建设,激发城市再生新活力,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四是实施民生服务提能攻坚,围绕服务人的全生命周期,积极回应市民期盼,认真实施“三城三都”基础设施建设、“优教成都”“健康成都”“菜篮子”设施建设等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天府锦城、天府奥体城、成都大剧院等重大标识性项目,完善医疗、养老、健身等设施体系,到2020年,新建幼儿园和中小学540所,新增学位28万个,三级医疗机构达到70家以上,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5张以上,构建高标准全覆盖的民生服务设施体系,彰显城市宜居新价值,让市民生活更有温度。
  五是实施生态本底打造攻坚,将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公园城市形态打造、碧水蓝天优美环境营造等重点工程,高标准建设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熊猫之都”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到2020年,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岷江、泡江成都段水质优良比例达7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0%以上,建成绿道3240公里,塑造公园城市大美新形态,让市民生活更加美丽。
  六是实施乡村振兴攻坚,将通过加强乡村文化挖掘、塑造新型乡村形态、优化乡村环境治理、推动城乡功能深度融合等重大行动,加快建设沿龙门山及环龙泉山乡村旅游带、都江堰精华灌区旅游群、龙门山旅游区,三年内深入推进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新(改)建2000公里“四好农村路”、2000个村综合服务社,6万户农村土坯房改造,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让市民生活更加精彩。
  促落地见效 四个方面加快推进改革
  记者了解到,成都将以促进落地见效为切实推进攻坚任务落地落实,提高攻坚计划的科学性、实效性和精准性,从四个方面加快推进改革、加强工作保障。坚持以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推动规划建设方式变革,实现“现状一张图”和“规划一张图”来引领项目落地;坚持以破解民生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导向,推动政策调节方式变革,促进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均衡化最优化,实现财政资金投入效益最大化;坚持以提升公共服务产品供需精准匹配为导向,推动公众参与方式变革,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现实需求有效对接;坚持以培育多元化市场化服务供给主体为导向,推动共建共享方式变革,提升服务质量、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在项目推进方面,成都将加强进度跟踪、加强问题协调、加强氛围营造、加强监督考核,加快推进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确保市委“两个决定”部署落实到位,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