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下称珠三角工程)试验段项目首台盾构机在深圳市公明水库顺利始发,标志着珠三角工程试验段项目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为接下来全面开工及大规模地下深隧调水施工“探路”,并为之积累宝贵经验与技术依据。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勇、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育民等参建单位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当日上午,位于深圳公明水库大坝旁出发井内的“粤龙十七号”盾构机整装待蓄,随着承担该工程建设任务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徐叶琴的一声令下,重达540多吨的“粤龙十七号”巨大刀盘开始快速掘进。
随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指挥部组织各参建单位领导、嘉宾召开座谈会,就试验段项目开工以来有关情况进行交流,并对下一步盾构施工进行安排与部署。各参建单位一致表示,将以试验段盾构始发作为新的起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引领广东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继续不懈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介绍
作为国务院部署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备受各方关注。
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该工程采用深埋隧洞方式在地下40米至60米空间建设输水隧洞,最大限度释放地表及浅层地下空间,这也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
此次试验段首台盾构机始发试验,就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大胆举措。根据计划,包括该盾构隧洞在内的试验段项目,全长1666米,下穿深圳目前最大的公明水库主坝,总投资额约3.76亿元,总工期25个月,为整个工程全面开工提供技术与经验支撑。
据悉,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设计输水线路总长约113千米,总投资约338亿元,建设工期约60个月,预计将于2023年前后完成。实施该工程,旨在解决深圳、东莞、广州南沙等地缺水问题及单一供水格局,同时为香港、顺德、番禺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