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兼顾人防需要的创新探索

2017-12-08 539 0

  近日,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人防办联合出台了《浙江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兼顾人防需要设计导则》。导则的出台让地下空间开发的“金华经验”由点到面在全省范围落地,这也将掀起综合管廊工程兼顾人防需要的建设新高潮。金华市金义都市新区历时四年的管廊工程兼顾人防需要探索之路,完成了现阶段的使命。

  ● 理论研究

  综合管廊工程兼顾人防需要的好处很多。比如,市政管线集中敷设于综合管廊内,可抵御地震、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集约节约土地资源;同时预留适度人员通行空间,兼顾设置人防功能,并与周边人防工程相连接,在非常状态下可发挥防空袭、减少人民财产损失的作用。我们在一开始研究的时候,遇到三个主要难题:一是管线如何保障安全,二是管廊如何挖掘潜能,三是管廊能否兼顾设防。古代护城河的城防体系给了我们灵感与思路,随即开展了综合管廊兼顾人防的工作。经过多方商议,我们决定将项目依法纳入人防行政审批流程。项目结合新区综合管廊主干线设计特点,以适度兼顾防空为基点,方案不设防精准武器打击,不作为人员隐蔽工程,只设防常规武器和抗核爆炸,紧急情况下仅仅作为应急人员的散疏通道。在满足平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采取对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材料、孔口、给排水、电气、消防、通风等方面的技术补强措施,对楼梯式、竖井式出入口、临空墙、舱室等增加预埋或临战封堵等措施,满足战时人员防护的要求。

  ● 探索实践

  2013年10月,金义都市新区综合管廊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4亿元,分两期建设,规划总长约12公里,截至目前已经建成5.86公里,开创了我国综合管廊工程兼顾人防需要建设的先河,为全国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综合管廊与临近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如何互联互通问题,结合人防专项规划与区块地面建设情况逐一制定落实方案;针对楼梯式出入口设置不合理问题,结合专项规划与便捷人员散疏的要求变更设计;由于综合管廊建在丘陵地带,线路又长,各路段存在不同的岩层、高差、水位、水压,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水施工技术和方法,使工程达到预期要求。

  综合管廊兼顾人防需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管廊的战时防护能力,确保“生命线”的安全。经过努力,项目在仅仅增加0.63%造价的情况下,为新区增加了一条面积达3.6万平方米的地下应急人员疏散通道,经济、社会、生态和战备效益显著。2013年12月,新区综合管廊兼顾人防需要的课题研究正式启动。最终,这一课题通过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评审,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院士级专家评审的综合管廊兼顾人防需要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评审会上表示:“金华的项目成果里包含了很多可贵、可喜的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管理的探索。”

  2014年10月,浙江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场会在金华召开,时任省政府党组书记、顾问王建满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2015年1月,在山东德州召开的“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与管理试点城市工作座谈会”上,金华代表的发言得到与会领导肯定,尤其是综合管廊兼顾人防需要成为会议的突出亮点。

  ● 创新发展

  从项目创新的角度来说,国内还没有一个综合管廊项目是兼顾人防需要的,该项目是首例,为全国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提供了探索的经验。其管廊建设采用全开放露天开挖,在深六七米的深沟中浇筑全封闭的长方形水泥厢体,犹如一列绵延数公里的火车车厢,被当地村民称为“地下长城”。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最终通过结合新区人防专项规划,使新区真正形成地上地下互联互通。

  钱七虎院士曾表示:“金华这个典型经验和成果,要抓紧转化成统一标准,尽快向全国推广”。鉴于综合管廊兼顾防护的标准空白,我们尝试结合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这片土地上“走”出一个标准来。

  去年7月,浙江省人防办在杭州召开《浙江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兼顾人防需要设计导则》科研课题成果鉴定会,并顺利通过专家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参编单位和起草人员又多次论证修改完善,今年9月,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人防办联合颁布该导则,使新区这个“点”上的成功探索,在全省这个“面”上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规定,执行《人民防空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主动作为,勇于创新,争取为新时代城市人防与地下空间的融合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