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教师将地下装配式基坑技术在宁产业化

2017-11-24 587 0

  东大教师将地下装配式基坑技术在宁产业化
  创业5年后反过来向学校下订单
  最近,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仁民积极和东大自动控制专业的老师接洽,双方准备在基坑支撑中应力补偿控制上展开合作。作为东大交通学院的一名老师,2012年出来创业,去年,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南京市装配式地下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如今,他的公司已经反过来向学校下订单了。
  原创装配式地下钢结构技术在宁产业化
  2001年,李仁民硕士毕业,直接留在东大当了一名老师,同时攻读在职博士,专业是岩土工程。 “东大的产业化氛围一直很好,除了国家基金支持的偏理论化纵向课题外,还有很多产业化的横向课题,企业提出需求,老师们提出技术解决方案。”李仁民说,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没有埋头书海,而是直接和市场有了零距离接触。
  和企业密集的接触中,他发现,随着地下空间发展的需要,作为临时工程的基坑支护占比越来越大,但产品非常同质化,5家设计院竞标,可能拿出来的设计产品几乎雷同,都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该技术成熟而且相对安全,缺点是造价高、工期长、建筑垃圾多。一个3万平方米的地下3层基坑,造价需要8000万元--1.2亿元。 李仁民觉得,这其中大有商机。经过一年多研发,他开发了装配式基坑支护技术,并申报了南京321人才计划,在建邺区成立了自己的新公司。
  创业成功后反过来向学校下订单
  李仁民解释说,传统基坑工程四周围护桩应用最多的是灌注桩(挡土)+水泥土桩(止水)和地下连续墙(同时挡土和止水)等,内支撑通常为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立柱为灌注桩。等基坑的土挖完运走后,这些完成支护使命的钢筋混凝土就成为建筑垃圾,或废弃地下或被敲碎扔掉。而公司研发的装配式基坑支护技术就比较绿色,循环使用,造价低,工期快,有效减少渣土等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此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公司进行产品升级,在对城市地下停车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进展。今年,公司的销售额预计超过6000万元。
  因为本身是东大的教师,李仁民也积极和东大对接合作,直接向学校下订单,比如,和结构工程专业的老师合作,解决装配式住宅的地下空间开发技术。和环境专业的老师合作,做地下污染岩土的修复等。
  计划联合东大打造地下工程创新平台
  李仁民说,南京的创业服务很到位。创业初期,建邺区在申报人才扶持计划等各方面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不仅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所、人才公寓,还很快到位了100万元人才创业扶持资金,帮助公司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这次市委主要领导邀请部分有高校背景的科技创业型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李仁民也受邀出席,公司在地下智能停车方面的新技术、新理念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也正积极了解政策,展开调研,集成汇报材料。
  “南京科教资源丰厚,推进‘两落地一融合’是大势所趋。”李仁民说,在市场打磨了这些年,他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对市场的把握更精准。他计划将公司打造成地下工程的创新平台,主要合作对象就是东大。明年将和东大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对东大教师的专利技术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加速推动产业化。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