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质调查保障地下空间安全利用与绿色开发

2017-11-03 206 0

  济南市是世界著名的泉城,但由于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对泉水的补径排规律和影响因素没有查清,至今仍难以决策是否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

  像济南一样,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困扰着许多城市。

  近日,国土资源部新闻发言人、规划司司长庄少勤在《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会上说,我国将以城市地质调查为先导,统筹地上地下,逐步将城市地下空间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并加强用途管制和完善使用权出让方式。

  那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对资源、生态、环境等有什么影响?怎样科学地实现地上和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人。

  地下空间开发缺乏系统性前瞻性

  2003年7月1日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越江隧道塌陷重大事故和2008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1号线萧山湘湖站基坑塌陷,造成21人死亡。表明“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深度不够,地质要素指标齐全程度、控制精度与可靠程度不足,地下空间探测与利用存在技术瓶颈。”该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现有的城市地质工作对制约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特征、地下水特征、活动断层、特殊岩土、地下岩溶等关键工程地质要素的调查不足,支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关键数据和信息不全。

  在探测技术方面,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的主要对象是浅表0—200米地质体。目前,地下空间探测技术总体上主要有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两大类。“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方法方面,研究及实践工作起步较晚,同时,缺乏对地下空间信息化的总体考虑。”该负责人介绍,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垂直差异性及不同深度地下空间资源的质量变化不能评价,难以满足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综合利用及防灾减灾的综合需求。国内大城市缺乏对地下空间信息化的总体考虑,一直是“先建设—后协调”的地下空间信息化发展模式。

  已有地下空间利用现状不明,影响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地下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大部分城市对地下空间资源属性及其已开发利用基本现状掌握不足,已有地下空间利用或占用情况不明,对后期工程施工造成安全隐患,有的造成工程报废、有的为了规避导致工程造价提高,有的改道后又影响下一个工程。

  城市地上与地下空间、地下不同功能空间的统筹协调不足,缺少系统性、前瞻性协同规划,造成目前地下空间开发混乱、资源浪费、事故频发。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滞后是短板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多数是地面建筑、基础设施向地下的延伸,包括地下轨道、地下仓库、地下储油库、地下厂房、地下街道商埠、地下娱乐场所、地下休闲广场、地下餐厅、地下试验场等。由地面规划主导,地上地下两个空间统筹协调不足,以碎片式开发为主,导致地下空间“互联互通”较差,地下不同功能空间也存在统筹不足。

  因未查明地下地质情况,导致地下工程施工、运营时的重特大事故或生态环境破坏的案例较多,像西南地区的岩溶一直制约西南及岩溶发育地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决策。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制定普遍滞后于建设发展实践,地下空间规划理论缺失,依然沿用城市地表规划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我国城市规划、抗震安全评价等法令、规范,没能科学地反映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制约。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没有考虑地上设施与地下空间协同、不同层次地下空间之间协同、不同开发类型地下空间协同、城市地下空间与地质资源(地下水、地温能、地质材料等)综合开发利用协同。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补齐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地质工作短板,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开辟城镇化建设新资源,构建城市资源环境安全新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发展。

  精准对接需求 实现城市地下“透明化”

  “要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资源,首先要开展城市地质调查,使城市地下‘透明化’。”该负责人介绍,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基础探测与研究,建立城市0—200米不同深度、不同划分精度、不同探测目标体及参数指标体系,摸清地下地质情况,实现城市地下“透明化”。其次,开展综合考虑地层结构与地下设施功能的地下空间分层与区划方法研究。同时,开展地下空间开发的环境制约与控制对策研究。

  《指导意见》提出,突出重点,做好新城新区的选址规划、城市更新改造和重大工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和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工作。

  该负责人介绍,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日公布了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资料,涵盖工程地质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地下水与地面沉降调查、浅层地温能调查等地质调查数据,为雄安新区暨起步区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精准地质依据。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