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紫气大路管廊工程施工现场。
吉林四平,因“四战四平”,而享有“英雄城”之美誉。
如今,四平利用地处松辽平原中部腹地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发展成为吉林省第三大城市。高楼林立、绿草如茵是人们进入四平的第一印象。
然而,在漂亮的“面子”之下,四平正承受着城市快速扩张带来的“病痛”——大雨内涝、马路拉链、管线外露、路面塌陷……脆弱的“里子”,抹淡了发展的荣光,城市建设亟待破题。
2013年以来,国家多次要求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计划在36个大中城市开展试点,用10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又称地下综合管廊)。
2015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吉林省视察时指出:城市地下建设是外边看不见的“里子”工程,但“里子”做好了,城市才真正有“面子”。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打造城市新“里子”,成为四平解决“城市病”、拉动投资、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
为此,2015年7月,四平抓住吉林省成为全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的机遇,率先在全省启动管廊建设,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地下攻坚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如火如荼的四平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有一支队伍的表现格外耀眼。
“品质好、速度快,他们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利君说。“能打硬仗,有他们在,我们放心!”吉林省嘉源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乔文杰表示。
业主和监理口中的“他们”,就是中交四公局。
成立于2006年的中交四公局,隶属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是近年来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放异彩的一支队伍。
从2015年大胆尝试中标四平地下综合管廊一期项目,到2016年以牵头联合体的身份中标四平地下综合管廊PPP工程(也是中国交建首个PPP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短短两年多,中交四公局在四平不仅实现了以管廊业务为代表的多个领域“开花结果”,其创造的管廊建设“四平模式”“中交速度”“中交品质”也在陕西汉中、海南三亚、内蒙古赤峰等多个省区的多个城市得到推广运用,并引领行业发展。
转型 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夜幕下的四平,气候一改白天的温和,突然刮起了五六级的大风。
在地处铁东经济开发区的中交四公局四平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部驻地,用彩钢板搭起的蓝白色活动板房,稳稳地立在大风中,给人一种安心、踏实的感觉。
“四平地处风口,我们都习惯‘吹风’了。”具体负责吉林四平片区项目管理开发和建设的中交四公局一公司副总经理、第一区域经理贾树林说,来到四平两年多了,项目所有员工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就像他这样瘦弱的身板,也能承受凛冽的寒风。
贾树林是中交四公局最早进入四平市场的“开路先锋”。正是他以一场漂亮的“棚改战役”,打响了中交四公局的品牌名声,拉开了中交四公局在四平大展身手的序幕。
回忆那一次经历,贾树林称之为一次“冒险”。2014年在全国其他省份基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东北市场,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但想吃下这块“蛋糕”,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容易。尤其是对于以公路等传统项目为主打品牌的一公司来说,他们面临的是传统之外、从未接触过的棚改项目。
“接手这一项目,意味着我们需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如果放弃了,我们可能再也进不了四平甚至整个东北市场。”几番权衡,贾树林还是顶住压力,吃下了这块“蛋糕”。
2014年8月6日,中交四公局成功中标四平市棚户区改造18号地块工程,标志着中交四公局正式进入吉林市场。这个7.5万平方米的房建工程,合同额1.43亿元,也成为一公司参建的最大规模的房建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公司抽调精兵强将,在贾树林的带领下,秉承“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特色企业文化,攻克了征地拆迁迟缓等一道道难题,最终赢得了四平市政府的高度认可,并让当地老百姓对中交四公局刮目相看。他们说:“中交四公局建的棚改房比外面卖的商品房还要好。”
廊内采用的智控系统。
首战完美开局,中交四公局又相继承建四平棚改18号地块B区工程、18号-4-2地块工程、18号-4-3及18号-4-5至8一期总承包工程等4个项目,不仅实现了一公司在房建领域的重大突破,为企业多元化发展开启了一个良好开端,也为企业进军四平其他业务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国务院作出开展综合管廊建设的部署,形势大好,四平市政府积极启动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交四公局又瞄准这一新领域,积极参与投标,并大胆尝试,最终凭借在棚改项目中积攒的信誉及业绩,相继中标了四平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四平地下综合管廊PPP工程。
截至目前,除了棚改和管廊项目外,中交四公局还承建了包括四平文化艺术中心、四平市委党校异地建设项目在内的房建项目,以紫气大路引桥为代表的市政项目及旅游公路项目等7种类型业务,不仅实现了以现场保市场,还借助四平市场,积极外延,拓展了长春等周边市场。
“从进入四平,到深耕四平,这是我们落实中国交建‘做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理念的体现,也是落实中交四公局董事长赵云提出的打造‘3.0升级版四公局’,加快‘转产、转商、转场’‘深耕地级市’战略,努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向多元化结构发展,积极推进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中交四公局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硕告诉记者,四平已成为公司的一个重要市场,也是公司贯彻四公局“深耕地级市”战略的生动体现。
如今,走进四平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带有中国交建企业文化气息的宣传标识。据悉,为了更好地做好已进入区域的深度发展,中交四公局还与四平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目前双方合作的项目投资总规模已达到200亿元。
对管廊暗挖洞口采用标准化文明施工。
创新 可推广可复制的四平模式
记者打开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图(2015—2030),这张图纸上的四平中心城区被一条环状的地下管廊包围,中心城区内部,地下管廊纵向横向的建设规划已初步形成。
王利君告诉记者,根据近、中、远三期规划,截至2030年,四平将建设管廊165公里,基本能够满足33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的需要。管廊舱室容纳给水、热力、中水、电力、通信、蒸汽、燃气、污水8类管线。同时,结合低碳城市建设,预留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专用电缆,并在相应位置预留了引出孔。
大规模的建设是对地方财政的一大考验。与国内同类规模城市相比,四平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资金从何而来?
记者了解到,按照2015至2018年的四平市管廊建设近期规划目标,四平市地下管廊建设总里程为61.5公里,项目总投资为56.28亿元。经过测算,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总造价每公里达1亿多元。
中交四公局获四平市“优秀企业”荣誉称号,这也是该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誉的外埠央企和建筑施工企业。
四平是幸运的。2015年9月,四平市管廊项目进入财政部第二批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目录。也就是说,四平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运用PPP模式,解决综合管廊投资难题。
这也为立志在地下综合管廊领域大展身手的中交四公局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2016年,由中交四公局牵头的联合体,成功中标总投资63亿元的四平地下综合管廊PPP工程,这也是中国交建首个PPP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该项目在具体操作中,通过招投标,由四平市住建局下属城投公司代表市政府与中选的社会投资人签署PPP合同,并成立项目公司,负责管廊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并以“使用者付费+政府可行性缺口补贴”模式,获取合理投资回报,当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公司将管廊移交给政府指定机构。
据悉,这种以“社会资本+政府合作”模式,成立项目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项目收益债券等市场化方式融资,为管廊建设提供了多重资金保障。以四平管廊PPP项目为例,项目前期注册资本金为11.25亿元,政府融资平台仅需承担2.4亿元,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这个项目的成功运作,开创了管廊建设运营的‘四平模式’。”王硕告诉记者,该模式为中国交建管廊PPP项目的投标、实施、建设、运营提供了可行性范本,为企业全面拓展管廊业务积累了信誉、资源和路径。王硕介绍,目前参考该模式,中交四公局又陆续在汉中、三亚、赤峰、临江等地承接了多个管廊项目,成为管廊建设领域的领跑者。
握指成拳,互惠互利。在各方合力最大化的支撑下,四平地下综合管廊PPP工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6年4月,在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中,四平市喜获第三名。而中国交建也收到了来自四平市政府发来的感谢信,感谢中交四公局为四平市综合管廊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
中交四公局承建的四平棚改项目,为其进军四平其他业务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品质 诚信履约用心浇注
走进由中交四公局承建的兴红路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场,这段长2.2公里、采用明挖法施工的工程呈现在记者眼前:十几位工人正在进行顶板防水施工;另一边,多台挖掘机正按照设计图纸逐层开挖……
如今,在四平城区的地下,由中交四公局施工的管廊项目还有很多。从2015年7月进场施工的第一条管廊项目——四平市接融大街段管廊起,目前中交四公局已先后完成了包括接融大街、紫气大路、北迎宾街、康平街在内的4条管廊建设,总长度达12.87公里。同时,以兴红路为代表的6条管廊正在建设之中。
与传统的公路项目相比,通常来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采用两舱和三舱断面形式,底板距离地面5至8米,整体为一个高3.8米左右、宽7至9.5米的长方体结构,内部空间相当于一层楼高,可容一辆卡车通过。为了打造“良心”工程,中交四公局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精耕细作做好“里子”。
接融大街管廊工程的热力舱。
项目经理王海利仍清晰地记得刚进入管廊项目后,为加快建设进度,项目部发起的“百日会战”:2015年6月30日,项目进场;7月5日,管廊基坑明挖正式开始;7月6日,驻地建设完成,120名管理人员入驻;7月20日,启动“百日会战”;8月2日,第一段30米管廊主体浇筑成型;9月21日,外防水施工开始;9月24日,管廊暗挖正式开始;9月28日,管廊主体开始回填;11月12日,两段暗挖同时贯通;11月20日,7.6公里管廊主体回填完成……
在短短的百天内,中交四公局通过合理规划、倒排工期,实现了10天推进一公里的中交速度,最终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四平市政府下达的主体及回填施工任务。这为推进四平市成为吉林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市打下了坚实基础,被省市领导多次赞誉为“中交四公局速度”。
让人惊叹的中交速度离不开“内实外美”的中交品质作为担保,“虽然是地下工程,但越是里面的工程,越能考验我们的质量和品质。”王海利告诉记者,“我们对模板的要求很高,确保构造物表面光滑;暗挖段钢结构支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并在路面上铺设厚钢板,确保路面无塌陷、裂痕。”工程部里,工区技术员们常常探讨管廊施工细节到深夜。
为确保暗挖段顺利贯通,项目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强支护、短开挖、早封闭、勤测量”的施工原则。在接融2号管廊暗挖段和紫气大路10号暗挖段施工中,针对作业空间较小、无法使用机械的情况,项目部全部采用人工挖土,实行24小时施工。施工期间未发生一起质量和安全事故。
为加快明挖段的施工进度,项目总工程师胡浩方带领团队发明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衬砌台车。该台车采用槽钢和钢管组成多层方形骨架,通过丝杆和顶托来控制台车的高度和宽度以及移动,在卷扬机牵引下拉动整个衬砌台车前进。施工过程中,台车定位、模板固定、台车行走均方便易行,大大降低了工人数量,被大家称为“管廊掘进的盾构”。
在建设过程中,中交四公局还引入无人机、机器人、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国内前沿技术。“无人机在空中全方位立体考察现场施工情况、安全状况等,反映到终端,由专业技术人员监控。三维激光扫描仪,则可以将管廊施工中前后150米内的情况清晰记录下来,从而校准工程设计所出现的纰漏。”乔文杰告诉记者,项目采用的这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她对这支队伍做的工程不仅满意,而且放心。
记者还了解到,进入四平市场以来,中交四公局积极履行央企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同时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开展了如关爱基层农民工、助力高考、慰问敬老院、精准定点扶贫、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今年4月27日举办的四平市“中国梦·劳动美”颁奖活动上,中交四公局凭借突出的业绩、良好的信誉,被四平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联合授予四平市“优秀企业”荣誉称号,这也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誉的外埠央企和建筑施工企业。
“‘诚信履约,用心浇注您的满意’,是我们企业一直所秉承的服务理念,在四平这座‘英雄城’,我们绝不当怂兵。”对于四平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及未来的发展,王硕信心满满。
工人正在进行管廊顶板防水施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