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即将公布1万亿美元基建计划 欢迎中国投资

2017-05-08 229 0

       “说到基建投资,我国一位伟人几十年前的那句名言最贴切,那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台上,当中国交通建设美国公司总经理易路平这样说时,坐在他两旁的前NBA 巨星“魔术师”约翰逊和肯塔基州州长若有所思地点头。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日前表示,近期将公布10年投资1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因此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参与美国基建投资的话题越来越引人关注。上述一幕发生在美国东部时间24日在纽约彭博社总部举办的“2017国际金融与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上。两位特朗普政府基础设施计划执行委员会的联席主席参加对话,其中之一的理查德·勒弗拉克(Richard LeFrak)在媒体会上说:“目前构想这1万亿美元中2000亿来自政府层面,其余8000亿将吸收民间资本。我们欢迎全世界的资本加盟,当然也包括来自中国的投资。”

期待中国企业参与投标

从政治或经济角度而言,“魔术师”约翰逊当然不是当天最重量级的嘉宾,但他的星光在给活动添彩同时,也给与会者带来不小意外。他不是顶着NBA传奇巨星的光环来这里站台的,而是和另一些嘉宾一样,作为基建投资企业家来参加研讨。“基建是当下美国甚至全世界最热门投资方向。”JLC基建投资基金发起人约翰逊说:“我们正要从基础项目做起重建美国。”约翰逊向在场中国记者透露,他今年10月要去中国谈项目,“或许还会找姚明取取经”。

谈到吸引中国资本和技术的重要性,论坛上嘉宾们的发言多次以“中国”为标杆。勒弗拉克提到中国一年建成的地铁长度超过美国目前整个系统。和“魔术师”约翰逊合伙运作基建基金的Loop资本主席吉姆·雷诺兹(Jim Reynolds)也说:“瞧瞧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中国的;最大的工程公司,中国的;最大的铁路公司,中国的。但你在美国的大型基建项目里几乎找不到它们,现在是对它们说‘你好’的时候了。”

由特朗普总统任命的基础设施委员会联合主席史蒂芬·罗斯在论坛上强调,“PPP (公共私营合作制)是个合适的模式”,特朗普政府欢迎公共资金和私人资金投资美国基础设施,并相信他们的经营效率将高于政府。而在这盘大棋布局的过程中,吸引中国资本技术加入美国基建计划已经成为共识。在前几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举行的基建投资对话会上,纽约与新泽西港口管理局执行董事帕特里克·弗耶(Patrick Foye)表示,未来10年纽约地区将有32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将寻求民资的合作,期待中国企业参与投标。他说:“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不是资金实力,而是工程建设能力和创造力。”

  中美公私合营仍存障碍

特朗普总统近日提出的“雇美国人、买美国货”,有观点认为将对中国投资美国基建的前景蒙上阴影。对此,美国中国总商会会长、中国银行美国地区行长徐辰解读,“雇美国人、买美国货”并不要求企业的所有人或投资者必须是美国人。事实上,中国资本在美国已经解决了大量的美国人就业问题,拿中国银行本身来说,在美国90%的雇员是当地人。

基建投资的障碍更多还在于美国政府固有的体制机制。这一点从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论坛开始时的致辞中就可寻到端倪。崔天凯大使在讲话中向美方提出三个“希望”——希望美国政府能解除民用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管制、放宽石油、天然气等领域出口限制,避免对赴美投资的中国公司进行过度安全审查;希望加大对省州经贸合作的支持力度;希望美方为中国公司投资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便利。

虽然史蒂芬·罗斯在论坛上强调特朗普总统认为“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是个合适的模式”,但现实情况是,美国基建公私合营仍然在起步阶段,僧多粥少、缺乏立法仍然是最大的障碍之一。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基建投资对话会上,参与多项美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中建美国有限公司总裁袁宁对媒体表示,尽管去年中建美国在美国桥梁承包商中排名已经跻身全美前十,但他们从十年前就专门准备的1亿美元至今仍无项目可投。“前几年,每年基建PPP项目能够完成竞标的才不到10个,而目前只有40个州有公私合营立法。”

除了公私合营本身的立法,相关的投融资法规也需要变得更加灵活。目前,中国对美国总投资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单去年就增加了1000家赴美企业,加速度非常可观。但相比于中国企业已经覆盖美国98%选区,所有中资银行在美国总共只有22个网点。徐辰表示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应移除对中资银行增开网点的种种阻碍,并一视同仁对中资银行发放投行牌照,以更充分支持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投资美国基建。

中国企业和资本加入特朗普新政倡导下的美国基础设施重建计划已是大势所趋,正如“魔术师”约翰逊的合伙人雷诺兹在论坛发言中畅想的“抱大腿”愿景:“如果能够把中国的钢铁、铁路、建工等方面的优势整合起来,甚至加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在资源进口方面更好地合作,那么美国未来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前景将非常美好。”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