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匠“张连生”的素描像

2017-04-24 233 0

       张连生,腼腆而善良,冷静而内秀。他是个惜字如金的人,跟他在一起,你如果不主动开口,那基本上会保持一整天沉默。但他又不是那种很木讷的人,但凡开个玩笑,往往一句话又能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

他基本不说废话,听他说话要认真品味每一个字,生怕遗漏了哪个词语而曲解了他的意图。生性安静的他并不擅长外交,跟不熟悉的人说句话都会脸红。但是他人缘却特别好,跟他在一起的人都觉得他待人真诚,乐于奉献,是一个真正把自己吃亏当成福气的人。

对待工作,他总是一丝不苟,责任心非常强的人。因为没有跟人过多交流的习惯,他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在思考工作。

2013年夏天,十四局市政公司新疆路高架快速路工程正在大干,作为项目部的副总工程师兼工程部长,他同时肩负着几座桥梁的技术施工工作。白天顶着烈日在工地上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还要加班做方案,看图纸,检查资料。可以说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就在忙得热火朝天之时,家里却突然传来噩耗,母亲病危。晴天霹雳,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母亲是自己从小最大的支撑与安慰。此时此刻,他心急如焚。一边交接着工地上的工作,一遍忙着订赶回老家的车票。在路途上还电话交待着工作。步行、汽车、再步行、再汽车。几乎没有任何的停顿,他赶到了医院,可是此时母亲已经进入重症监护室。在监护室门外的他泪流满面。从毕业开始,一直常年在外施工,跟母亲见面的时间也就是过年回家的那几天。有的时候连过年也回不了家。作为母亲最疼爱的孩子,他多想像普通人一样能够尽孝膝前,可是他没有这样的时间。而生性要强的母亲却总是在电话里叮嘱:安心工作,自己一切都好……此刻他最希望的就是母亲能够快点醒过来,看看自己,再和自己多说几句话。

然而,事与愿违,带着对孩子无尽的思念,带着家人深深的不舍,母亲还是匆匆忙忙地走了,没有来得及看他最后一眼。

生活还要继续,长跪在灵柩前的他,也知道电话的另一端工地上正在如火如荼地大干。离开的这几天,他的电话都快打爆了。质监站检查,找他!监理巡视,找他!技术员汇报情况,找他!施工队报检,找他……没有他在工地,简直有点杂乱无章。可是没有赶上看母亲最后一面的他,如果不过完头七,在内心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就在母亲头七的当天晚上,带着一身的疲惫和痛苦,他又匆忙赶回了工地。

那段日子,他的双眼始终通红,含着泪水。可是工作上没有一点分心,还是那样专注。只是他变得更加沉默,更加冷静。没事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发呆。

年底总结会,党领导当场诉说他的事迹时,项目部将近四十人无不为之动容。只是他很不好意思,羞红了脸,一个劲的说把他说的太好了。

好还是不好,不是哪一个人的偏见。在一个四十人的集体中,如果每一个人都对他竖大拇指,那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每年评优,技术部门九个人,他每次都会得到八票,而每次他还坚持要把名额让出。他底下的两个“徒弟”就经常开玩笑说他有点太“傻”了。

一名好的“导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小赵和小刘是2016年毕业的大学生,从校园踏进社会,无所适从的他们特别希望有一位良师益友为他们引路,指点迷津。而恰逢公司推广“导师带徒”活动,他们两个很荣幸地被招到了张连生的“门下”。

小赵还记得在黄岛区千山南路施工的时候,有一天夜间工地打混凝土,小赵在值班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被冷雨浇透了的他直打哆嗦,却无处避雨。就在此时,张连生拿着手电来到了工地,白天忙了一整天本该在家休息的他突然出现在夜色里,小赵感觉很意外。然而更意外的是,他把手中的雨伞递给自己,能够处处时时想到自己的徒弟,这不是每个导师都能做到的。雨夜虽冷,可雨中送伞的情谊却温暖了这对师徒。

生活上是温情的朋友,工作上却是严厉的导师。在千山南路和通河路交叉口施工混凝土的时候,也是晚上值班,小赵看着打完混凝土之后,和工人一起拖着疲累的身体准备休息。由于晚上光线不好,没有注意工人最后混凝土面没有拉毛。由于上面还要加铺沥青,小赵想当然地认为,即便不拉毛也不太要紧。可是张连生却制止住了他们,坚持要求拉毛。忙碌一天,小赵都以为没有必要太较真,而两个工人更是抱怨连天,都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认为他故意小题大做。可是张连生坚持 自己的意见,并要求他们回去取工具重新施工。自己就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直到工人按要求施工完成。后来小赵回忆道,导师真的是给自己上了重要的一课。做技术工作,不能有任何的糊弄和放纵。也许那一点点工作不至于给工程本身带来什么隐患,但麻木不仁的工作态度却是人生最大的隐患。

2016年底,经过一年的劳心劳力,项目部也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大家都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小赵和小刘也趁着机会拾起来大学期间的网络游戏,消遣一下。可是张连生看在眼里,并没有说话。一段时间过后,张连生找到他们两个,拿出来自己以前算过的工程量,让他们帮忙给自己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错误。其实后来小赵知道,那些都是早已经复核确认过的资料。张哥找他们,其实是不想他们浪费了学习的时间,而且也要求他们掌握一些工程量计算的东西。

一年快过去了,张连生的两个徒弟在工地上基本上能够独当一面。跟师傅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少了,让师傅亲自手把手教的机会也少了,可是现在他们现在为人处事,工作态度确实传承了很多张连生身上的优点。谈到自己的师傅,两个小伙子都笑得很开心,那是一种打心眼里的幸福。

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成绩的得来,都需要为之艰苦付出。在张连生的身上,能够看到一名一线技术工作者的奋斗和努力,他用自己的付出换来了项目的成绩,也传承着一名工匠的踏实务实肯干的精神。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