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中国GDP增速今年有望好于6.5%

2017-03-13 195 0

       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久负盛名的智库,李成是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百年来首位华裔主任,他的研究方向为中美关系和中国政治,其团队中云集了李侃如等学术政治明星。对中国正在召开的两会,李成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谈了自己的看法。

《21世纪》: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李克强总理将GDP增长目标定在6.5%左右,并强调“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这略低于去年定的“十三五”增长区间6.5%-7%,以及实际公布的2016年增速6.7%。你如何解读今年这个目标?

李成:谨慎的数字会更好,而且为中国政府留有很多余地,情况好的话,(经济增速的)数字会更高一些。实际上,中国经济在很多方面有很多的起色,尤其在服务业方面,(占比)已经超过了51.5%,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变化;同时中国的内需在增长,旅游业也在增长,这都是给人信心的表现。

如果内需更快地增长、服务业继续强劲,同时新近毕业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够更有起色,最终(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的结果要比6.5%好。

我们必须要对大环境有所了解,要对美国和欧盟未来可能产生的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做好准备。(美国宣称要对中国征收)45%的关税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也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同样,英国脱欧、德法选举这些方面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这会是中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一个考虑的范畴。

《21世纪》: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所阐明的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来看,今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如何处理调结构和稳增长的关系?

李成: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调”跟“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当然中国经济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要保持稳定,同时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就业和人口的压力会有所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呢,(政策)要不断地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强,同时环境污染得到遏制的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增长和投资是可以预期的。但同时如果对环境保护的压力很大,还要加上防止地方债务的问题,防止房地产的泡沫,包括产能过剩的问题都是现实的问题,还有就是资金的外流,所以作为中国政府的金融领导人来讲,这些问题都会摆在他面前,要做些取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同时,世界上也在发生不确定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同时也是全世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防止可能出现的一些“黑天鹅事件”事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21世纪》: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国有企业改革措施,您有怎样的分析?

李成: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第一次用到了“僵尸企业”这一个概念,这在西方也是新的。这也是意味着中国政府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这是与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国有企业改革不是说把所有企业的都私有化,而是说把某些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另外一些企业可以进行很多结构性的调整,尤其是僵尸企业,要通过《破产法》或其他的机制来改变目前的状况。实际上讲,这也是给私有企业更多的机会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21世纪》:李克强总理也提到,在“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下,中国“坚持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可以在哪些方面为全球化做出贡献?

李成:中国已经在做很多的贡献,包括“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当然,某些西方国家有些疑问,尤其是美国,但是欧盟、澳大利亚非常热衷于这个变化,更不用说中国的邻国,而且强调基础设施是对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重新制定美国的经济政策,例如减税、将制造业带回美国、重整基础设施,以改变美国的不利状况,但是基建投资离不开劳动力和财力,迟早需要国际合作,需要中国。这也是美中关系值得注意的方面。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双赢。美国关起门来做是不行的。所以,他最终一定会调整政策,和中国合作。

《21世纪》:所以美国的门是关不起来的?

李成:我觉得关不起来。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