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行报告:亚洲基础设施年需求有望达1.7万亿美元

2017-03-01 168 0

  亚洲开发银行最新发布的题为《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报告指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若保持现有增长势头,到2030年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总计将超过22.6万亿美元(每年1.5万亿美元)。若将气候变化减缓及适应成本考虑在内,此预测数据将提高到26万亿美元(每年1.7万亿美元)。

报告重点关注该地区的能源、交通、电信、水利以及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此项经气候调整所得到的每年1.7万亿美元的数据较2009年预测的7500亿美元翻了一番。将气候相关的投资纳入考虑范围是数据翻番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地区的可预见性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为这必将产生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此外,与2009年相比,报告涵盖的亚行成员体由32个上升至45个,2015年与2008年价格水平也具有差异。

近几十年来,报告中所涵盖的45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经济增长迅速,贫困现象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显著差距。4亿多人口仍然缺乏电力供应,3亿人口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约15亿人口无法享用基本的卫生设施。许多经济体因港口、铁路和道路不足而无法实现与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的高效连通。

报告称,在2016年至2030年所需的应对气候变化总投资中,电力投资为14.7万亿美元,交通投资为8.4万亿美元,电信投资将达到2.3万亿美元,水利和卫生方面的花费将需要8000亿美元。

到2030年,东亚将占该地区气候调整总投资需求的61%。按GDP百分比来计算的话,太平洋地区领先所有其他次区域,其所需投资占其GDP的9.1%。南亚所需投资占GDP的8.8%,中亚占7.8%,东南亚占5.7%,东亚占5.2%。

当前,该地区每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计为881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差距(即投资需求与当前投资水平的差异)相当于2016年至2020年五年间预期GDP的2.4%。在考虑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差距占GDP比例为1.2%;而其余24个经济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差距占预期GDP的比例高达5%。

报告认为,公共财政改革产生的额外收入预计可为24个经济体填补40%的投资差距(即GDP的2%)。若依靠私营部门来填补剩下的差距(GDP的3%),2016年至2020年期间,其基础设施投资需由现在的每年630亿美元投资提高至2500亿美元。

多边开发银行已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约2.5%的融资。除中国和印度外,多边开发银行的贡献率高达10%。除提供资金支持外,亚行在运用专业经验和知识识别、设计和实施优质项目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亚行致力于扩大业务规模,将更多先进清洁技术融入项目,并继续简化业务流程。同时,亚行还将注重推动投资友好型政策、监管以及体制改革。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