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2015-09-10 226 0

   昨日,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获悉,我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于日前通过专家评审。会议审查确定2号线一期工程(东方红广场——雁北路)于2015年12月开工至2019年12月完成建设,全长9.06公里,共投资90.33亿元,建设9个出入站口。
 
  经过两天的时间来自北京、广州、成都等地的15名轨道交通方面的资深专家对《兰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东方红广场至雁北路段)总体设计》进行了专项评审。
 
  会议审查确定2号线一期工程(东方红广场—雁北路)于2015年12月开工至2019年12月完成建设,全长9.06公里,共投资90.33亿元人民币,建设9个出入站口,分别是东方红站、邮电大楼站、火车站站、公交五公司站、定西路站、五里铺站、雁南路站、雁园路站、雁北路站。项目建成通车之后最大行车时速为80km/h,将极大缓解我市交通压力。此次会议还涉及机电设备国产化,可达到77%。
 
  专家组认为《2号线1期工程总体设计》线路、站位分布符合兰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分布和客流特征。建设范围符合《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批复要求,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设性意见,一,认真梳理市区密集的地下管线,落实沿线征拆条件及出入口与风亭位置,进一步稳定车站方案。二,落实方案合理性,密切跟踪2号线一期工程与其他相关线路的建设时序,尽快与电力部门衔接协调,制定外电源引入方案。三,借鉴1号线一期工程施工组织经验,在工程开工前做好征地征收、管线改迁、交通疏解等前期工作。四,加强前期投资的风险控制。
 
  相关新闻
 
  院士“问诊”兰州轨道交通建设三大难题
 
  逐一梳理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根据中央组织部“一带一路”建设高层次专家甘肃咨询服务活动统一安排。9月7日至9月9日,市委组织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岩来兰,把脉我市轨道交通建设难题。在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中,两位专家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的形式对牵绊我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难点“问诊把脉”逐一梳理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A、红砂岩特性不稳定,施工风险加大
 
  由于下挖基坑内壁不时出现涌水、涌砂情况,导致基坑底部出现大量淤泥。地处东岗西路与瑞德大道交叉口的轨道交通一号线五里铺车站受特殊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源丰富、流向不明的影响,工程进展缓慢。
 
  “基坑下挖后,风化红砂岩遇水后特性不稳定,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负责现场施工的中铁港航局负责人介绍说。
 
  针对工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钱七虎院士表示,目前施工单位采取的注浆封堵方案正确,但还需优化,具体操作过程还需进一步细化。“首先要搞清楚水是哪里来的,查明水的流向,这样才能解决往哪里注浆的问题,而不是哪里漏了就堵哪里。可以请山东大学物探团队进行精确探查,查明砂岩层含水部位及渗透通道,科学确定注浆部位,降低注浆凝固时间。”钱七虎院士说。
 
  B、卵石含量高,盾构机掘进受阻
 
  轨道交通1号线奥体中心站至世纪大道站施工区间,地处北滨河路临近黄河边,地层中卵石含量高、粒径大、含水量丰富、水量补给快给区间盾构掘进和中间风井基坑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世纪大道至中间风井区间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至今,刀具磨损严重,已发生多次刀盘卡死、螺旋机卡死、螺旋机喷涌故障。此外随着掘进的开始,隧道埋深由11.4米下降至40.4米,且越来越接近黄河,以上问题发生的概率和处理难度都将增大。”负责施工的中铁十四局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施工单位提出的难题,钱七虎院士表示,目前的基坑降水方案可行,但是在关键点的把控上还需进一步精细。“在原有基坑注浆封底的深度下继续加深封底深度,从基坑下10米向基坑下15米注浆。在保证注浆管不堵塞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注浆时间。同时基底注浆一定要保持均匀,对于基底注浆的薄弱点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通过多点采芯的方法,确保整个基底注浆达到均匀。”

  我市首个轨道交通沿线资源开发项目开工
 
  由兰州市地铁置业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开发的小西湖商业开发项目正式开工,这也是我市轨道交通沿线首个资源开发项目。
 
  据了解,小西湖商业开发项目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湖公园南侧,是我市轨道交通首个结合地铁站点建设,实施商业开发的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2381.8平方米,总投资5620万元,为地上6层,局部三层,地下一层仿古式建筑,总建筑面积7931.2平方米。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