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振动沉管桩的作用
1.1挤密、振密作用:
砂石桩在成桩过程中,桩管对周围桩间土产生很大的横向挤压力,同时桩管的振动能量以波的形式在桩周围土体中传播,引起桩周土体的振动、压缩。在两者作用下,桩周围的土体由较松散变为密实,孔隙比减小,密实度提高。
1.2置换作用:
砂石桩成桩后,就形成了砂石桩及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复合地基,由密实的砂石桩桩体取代了与桩体体积相同的软土,二者共同承担上部的荷载。因为砂石桩的强度和抗变形性能等均优于周围的土体,所以在等应变的情况下,刚度较大的砂石桩上的应力要比刚度较小的软土上应力大,所以形成的复合地基,不仅比原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大,而且沉降量也减小。另外砂石桩也有加筋的作用,可以增大地基抗剪强度。
1.3加速排水固结作用
砂石桩是由反虑性极好的粗粒材料组成,其与上覆的碎石垫层共同作用,形成良好的竖向和横向的排水通道,可以快速有效的消散成桩时形成的超孔隙水压力。同时,砂石桩可以起到排水砂井的作用,可以大大缩短孔隙水的水平渗透路径,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使得路基土的沉降稳定加快。
2.工程概况
2010年5月山东省潍坊基础工程公司进行了工程区域的地质勘探。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地层分布稳定,层序较清晰,上覆土层主要由第四系淤泥质土、粘性土、砂土组成,下伏基岩为白垩纪-第三系古新统王氏群胶州组泥质砂岩。依据《青岛综合地层表》,拟建场地第四系地层自下而上大体分为三个沉积层:以中粗砂为主的第12层陆相沉积层,以中砂为主的第8层海沉积层,以淤泥质土为主的第6层海相沉积层。
表层淤泥和淤泥质粘土平均厚度11m,均为高含水量、极微透水、固结条件差、高压缩性、低强度软土。
3.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3.1设备及材料选择
3.1.1机械设备选择
桩机根据桩径、桩长及加固工程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相适应作出选择。3.1.2材料要求:桩体材料可用砾石、中粗砂,含泥量应小于5%,粒径小于50mm,同时要求要求不含草根等杂物。
3.2振动沉管桩施工
3.2.1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前先清理平整场地,清除地面障碍物;测量放线,按设计要求绘制布桩图,并用白灰或小木桩标注于实地,测量原地面高程,确定空打深度;通过试桩确定施工技术参数;碎石材料进场并送样检验。3.2.2技术参数的确定
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在现场进行制桩试验和必要的测试,便于确定主要技术参数,以保证大面积施工质量。应选择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石料进行试桩,并记录制孔、清孔、制孔时间和深度、钻进速度(m/min)、压入碎石量及电流变化等,以选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参数。
3.2.3施工工艺:
振动沉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1)施工顺序:由里向外逐排施工。
(2)成桩工艺,有一次拔管成桩法,逐步拔管成桩法、重复压管成桩法,本工程根据地质拟采用逐次拔管法:场地平整→测量放线→桩套管就位调整→桩套管下沉及接管→终孔投料→振密→桩套拔出
(3)振动沉管桩施工步骤
(4)放出每根桩位并编号,桩孔位置钉标桩定位。
(5)打桩机就位。将打桩机按施工计划移至桩位,打桩机就位后,应检查打桩机是否平稳,导向架是否与地面垂直,如不能满足垂直偏差≤1.0%,成孔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50mm,则应立即重新调整机位,以满足要求。
(6)振动沉管:打桩机按桩点就位后。各项要求均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即可开机进行振动沉管,振动至设计标高。启动振动锤,将沉管和桩尖送入至设计的深度,若遇阻加大加压力量。
(7)拔管、振动、加料:当沉管达到设计桩底标高后,将碎石从进料口加入,填料时要分批加入,不宜一次加料过多。拔管、振动、加料应同时进行。边拔管、边振动、边加料,每拔管3~5m时应下沉振动一次,以确保碎石振捣密实。应控制拔管速度,不能过快,否则会导致成桩直径较小,甚至产生缩径或断桩,也不能过慢,过慢则振动时间长,会使得桩体下部细颗粒材料含量较多。桩底细颗粒过多而降低桩身强度,也容易离析。
(8)桩机移位:将桩机移至新的桩位,然后重复上述的过程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3.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3.3.1桩长控制
为了保证成桩质量必须保证成桩桩长,成桩桩长要注意两点,一是桩尖为圆锥形,桩尖处的深度应比设计深度深一个桩尖长度,二是碎石桩桩头部分的密实度难以保证,成桩顶部也要高出设计桩0.5m。
3.3.2活瓣桩尖的要求:①桩尖的制作使用普通与桩管等直径的活瓣桩尖,须经多次反插才能达到设计投料量,实践证明扩大头型活瓣桩尖效果优于普通活瓣桩尖,减小了桩管下沉及上拔阻力,增大了反插与挤密作用效果,提高了功效;②密封性要求桩尖密封性好可减少进入桩管的泥土数量,保证桩的尖部施工质量;③桩尖开启角要求如反插时活瓣桩尖完全打开,石料在管内形成活塞运动,不能对桩体进行有效的压密。桩尖由四块活瓣组成,在扩径段外焊接8块限位块,使桩尖活瓣开启角≤60°。在桩管提升时,活瓣打开,稍向内倾斜,不影响下料。反插时由于桩尖受到向上的压力,活瓣闭合,使桩间土挤密,桩体压密。3.4容易出现的质量事故及防范处理
(1)断桩或缩颈
为防止出现断桩、缩颈,在施工过程中应降低钻进速度和拔管速度,减小激振力,控制碎石投入量,填料要分批加入,不宜一次加料过量,保证试桩确定的装料量,每一深度的桩体在未达到规定的密实电流时应继续加料,继续振实,防止“颈缩桩”的出现。
(2)桩体密实度不够
①采用的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cm,最好采用2-5cm。②适当放慢桩管提升速度。③不宜一次加料过量,原则上“少吃多餐”,每一深度的桩体在未达到规定的密实电流时应继续加料,继续振实。④在软弱地层采取隔打方式。
(3)桩尖活瓣未能打开
采取的措施是更换桩尖活瓣或调整各种施工参数,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参数来保证工程质量。
3.5振动沉管碎石桩质量检测
4.结论
文章通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振动沉管桩施工的相关工艺,以及该方法的关键环节质量控制;同时结合工程实例总结出一些成功的施工经验,从工程实践效果来验证振动沉管桩在工程中的可行性,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2)房明杰.振冲碎石置换桩加固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5,31(1):70271
(3)叶书麟.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80-215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