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机械维修保养的探讨

2015-08-21 150 0

  一、前言
 
  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是否完善,不仅是工程机械运转可否正常的保障,也是整个工程质量、工期可以顺利完成的基础。在工作中应避免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杜绝施工中抢工期、拼设备的情况,另外在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应率先垂范,一视同仁,让管理制度真正地运行起来,常抓不懈,要在企业内形成设备管理上轨道,实现设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干好工作的良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二、目前工程机械维修保养中存在的问题
 
  2.1保养制度没有落实
 
  有些单位虽然有制度,但是没有专人去负责落实,制度成了空话,摆设。这种情况对机械的正常使用非常不利。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并没有将机械保养的重要性,落实到每一个与机械相关的人员那里,导致了机械的保养只是相应管理部门的一个口号。有的使用单位和机械管理部门一旦遇到工程紧张或野外环境条件限制或其他工作忙的时候,就不严格执行机械的保养规定,不按照保养规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而是看到哪里,保养哪里,哪里发生故障,修哪里。
 
  2.2保养与维修的关系
 
  保养指的是机械在正常使用时对其进行的日常维护,而维修指的是机械在发生故障之后对其进行的修理。机械的保养与修理只能是分开的,机械在使用中如果不保养,其技术技能将会降低,长期不保养就会产生故障,但保养的作用与机械性能的下降、故障的出现不是立刻就能反映出来的,有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容易被误解、忽视。
 
  2.3保养意识薄弱
 
  有的施工企业认为机械可以作业,可以作业的情况下对机械进行保养不仅耽误时间,影响工程作业进度,并且费钱、费力,一段时间内不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即使出现问题之后再做修理也不迟。
 
  三、科学使用机械设备
 
  如果一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为一万小时,使用得合理会延长上千小时。否则,将直接导致提前损坏。科学合理使用机械非常重要,一台新设备到货后要详细阅读说明书,熟悉该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该机的工作环境,对操作人员培训合格后方可开始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操作指南进行。
 
  3.1避免工程机械超负荷工作
 
  工程机械超负荷会导致发动机及各传动部件超负荷工作。试验表明,当发动机转速不变而负荷增加一倍时,发动机的磨损量也接近增加了一倍。大负荷工作会大大缩短机械的使用寿命。
 
  3.2正确启动发动机
 
  发动机启动正确与否,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启动发动机一次,活塞环和缸壁的磨损量相当于发动机正常工作1~2小时的磨损量。为减少发动机启动磨损量,启动前可用手摇柄摇转发动机曲轴转动,尽量使机油先到达各摩擦表面,短时间停车时,不要让发动机熄火,发动机一次启动不能超过30秒,而且两次启动应间隔一分钟,连续启动时间太长会影响电瓶和启动马达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应该注意,发动机启动超过三次不能启动不可以再行启动,要立即找修理人员检查故障,排除以后才可以再行启动。
 
  3.3改善机械作业环境
 
  3.3.1场地
 
  工程机械的作业环境一般较为恶劣,但是有些环境也是我们可以人为改善的。机械在施工时尽量使场地平整、密实,避免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因重量大,剧烈振动等因素造成设备的倾斜,避免在倾斜的场地中进行作业,减少扬尘,避免在灰尘较大的地方作业,因为灰尘会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3.2温度
 
  机械设备在酷热、严寒等条件下作业时,均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地保护,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的一些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寒冷的冬天要对机械设备保暖,防止冻坏一些零部件,在炎热的夏季要对机械进行散热处理。特别要防止机械的一些电路板过热造成的电路损坏。
 
  3.4重视磨合期
 
  一般来说,工程机械使用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磨合期的磨损量。新车首次使用必须要进行磨合运转。一般工程机械磨合运转时间要在100小时以上,负载在80%以下。有的施工企业不重视磨合,购置的新机械直接就投入使用。对新机或者大修后的机械设备必须要进行良好的磨合,在磨合期内要控制行驶速度并减少工作负荷,加强维护保养。
 
  3.5合适的操作人员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功能不断的融入到工程机械设备中,这对于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操作人员良好的技术水平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工程机械的损坏,缩短了工程机械额维修时间和维修周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并勇于改正,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工程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科学维修保养机械设备
 
  4.1维修机械设备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维修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使用阶段拓展至机械设备使用全过程,从单一作业管理变为系统工程管理,从现实维修保障研究发展到预先维修保障研究,从分散的、定性的、经验的阶段进入到系统的、定量的、科学的阶段。机械设备的维修对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表现在:a.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b.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c.降低机械的使用成本;d.节约能源和资源。
 
  4.2保养机械设备
 
  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保养是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关键,也是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的前提。但施工企业一般认为机械正常运行,没有故障就不需要停下来进行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了维修费用,又耽误了工程工期。
 
  我们知道,大中型工程机械一般度价格不菲,由于得不到及时的保养机检修,往往一些比较贵重的部件发生损坏,变形,导致无法使用。若是一些进口备件,不但购买的费用很高,而且购买的周期也会比较长,在待用备件没有到货的那段真空期里,我们的设备只能在原地待命,不能发挥它的作用了。机械设备只有保养好了,才能尽可能少得出现故障,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机械的故障一般都是有一些间隙不当、润滑不良等小的隐患逐渐发展成大的故障,甚至造成大的事故的。
 
  五、结语
 
  总之,只有认识到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对工程机械的重要性,并做好工程机械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维护保养工作,才会提高工程机械的设备完好率和作业效率,延长工程机械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确保安全施工、减少环境污染,才能大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士敏,罗福兰编著.工程机械设备现代管理[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徐敏等主编,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委员会[编].设备故障诊断手册[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3]徐滨士主编.表面工程与维修[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4]王彩华等主编.模糊论方法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5]李洪兴等编著.工程模糊数学方法及应用[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苑家良等编译.施工机械维修手册[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
 
  [7]洪清池主编.机械设备维修技术[M].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
 
  [8]陈海泉编.工程机械保养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9]王凡编著.模糊数学与工程科学[M].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88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