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和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是交通部贯彻中央精神提出的奋斗目标。
1.1农村公路概念
农村公路主要指县到乡,乡到村,乡到乡和部份县际间的支线公路。按照交通部《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意见》中又分为:“重要农村公路”和“一般农村公路”两类,即:里程在20km以上的四级公路、10km以上的三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和投资在600万元以上的桥(隧)为“重要农村公路”,其余为“一般农村公路”。
1.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机遇
近几年来,公路交通建设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建设高潮,特别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开展了通县油路、县际公路的建设。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对加强包括乡村道路在内的“六小”工程建设,增加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中央财政、国家计委、交通部等从中央财政资金,以工代赈、公路建设专项资金等渠道,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根据交通部制定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至2010年,力争使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县至乡公路基本达到高级、次高级路面标准,乡到行政村公路消灭无路面状况。农村公路建设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控制显得特别重要。
1.3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相关政策
为了实施好农村公路建设,交通部先后发布了《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意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等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和要求,同原有的相关规范、标准、管理办法配套使用,构成一整套完整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控制系统文件,对工程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控制要点,是指导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
2农村公路特点
农村公路由于修建时期的特殊性,具有独特的特征,正确了解农村公路的特点,对在施工中控制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2.1技术标准低
大多数农村公路属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期修建的三四级公路。像在临沧地区当时修建的农村公路基本上是四级公路,且技术标准都靠下限,有的甚至大部份指标都没有达到四级公路极限指标,三级公路标准的公路,在县际公路中,也是屈指可数。所以,农村公路技术标准普遍偏低。据统计,2003年临沧地区11277km的公路中,等外公路有6044km,占53.6%,四级公路4674km,占41.45%。
2.2抗灾能力弱
由于受投资控制,技术标准低,配套工程少,排水设施不全。有的该设置涵洞未设,长距离用边沟排水,有的该设置小桥的设为涵洞,渲泄能力不够,有的桥涵还是简易的,有的边沟尺寸普遍小,多数为“三三九”式,特别在山区修建的农村公路,易坍塌,易产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抗灾能力弱,通过能力差。
2.3路基强度低
大部分农村公路在修建时路基没有严格按碾压工艺进行控制碾压,软基换填处理等技术措施很少完全按工艺要求处理,压实检测几乎成为盲点。加之排水系统不完善、养护管理滞后等多种原因,通过村镇路段积水严重,地下水丰富路段排水设施不全,造成路基强度低,补强任务重。
2.4路面状况差
多数农村公路原有路面结构为泥结碎石路面、弹石路面或简易砂石路面。弹石路面整体结构性能差,在检测单点弯沉值时可能达到要求,但整体强度就很低,在水泥稳定基层下面必须增设一层垫层,否则效果比泥结碎石路面上铺筑还要差;在养护路面时,多数为养护一个单行车道3-4m宽,剩余部分强度较低,遇水即软化。
除《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实施意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和规范中要求的质量控制要点外,还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质量控制措施
3.1合理选用技术标准
由于投资控制,加之农村公路多为山岭重丘区上修建,对原老路的线型技术指标不宜过分强求,应合理选用。在通县油路建设中,有的项目县想借此机遇提高线型标准,大动截弯改直,加宽路基,结果线型是改善了一点,但新开挖路基给铺筑路面和养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质量隐患,整条线路的通行能力并未提高。除非一次性改建成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否则不宜强求标准,要因路制宜,尽量在原有线型上铺筑路面。但设计深度一定要到位,从通县油路实施情况看,级配垫层不能省,水稳层厚度宜为20cm左右,面层设计为双层式4cm中粒式+2.5cm细粒式沥青砼较为可行。
3.2做好路基防排水工程
由于沥青路面的损坏绝大部分是因水害引起,加强路基排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原排水涵洞孔径小的,宜加大孔径重新修建(一般不低于l×lm),原为简易涵洞的改为永久性涵洞,排水沟在经过村镇、农田及地质不良地段时,宜加大加深其排水断面,沟底高程宜在路床高程以下30cm为宜,且应做成“三面光”排水沟,如在通县油路临沧至双江段G214线K2787-2762、K2800+200等路段,检测弯沉值时较大,经现场分析、降低边沟水位,增做“三面光”排水沟后检测,符合质量要求,通过一年多的时间观察,路面完好;对地质不良地段、地下水位高的路段,除做好排水沟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做挡土墙、驳岸、排水盲沟等防排工程,尽量减少因工程做不够导致路面损坏的现象;当施工时间需要经历雨季时,预先做好的路缘石、排水沟邦等构造物,必须视路床纵坡情况预留必要的排水孔,排除路面水,防止因排水不当湿软路基而留下质量隐患。
3.3加强路基补强换填工作
强基薄面一直是修建沥青路面所遵循的原则,路基补强必须注意4个盲区。
3.3.1单点弯沉值大的地段。在检测时,应对路基明显比较差的路段加大检测密度,一般控制在5-10m检测一个点,可以消除盲区。
3.3.2沟背回填区。即通过支砌(浇筑)边沟邦后,开挖回填面积(沟背)必须注重压实,一般采用强夯机具进行夯实,并严格控制回填材料规格和质量。
3.3.3土路肩换填区。大部分土路肩地段为松散土质,养护时的飞砂走石或腐植土,必须采用弹石、碎石土等进行换填,有时用弯沉检测可能会合格,但一经遇水即软化,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质量。
3.3.4挡土墙、驳岸、墙背回填区。墙背回填是质量通病,往往在施工检测时能达到压实度要求,但经过一个雨季后会出现明显的沉降,导致路面拉裂等病害发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墙背回填工作,严格按施工工艺要求选取回填材料和碾压控制,反复检测,各层严格控制,不留死角。
3.4原材料质量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五个因素中,除人的因素外,最主要是材料因素。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控制好原材料,沥青材料必须按规定成批次地送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砂石材料,一是要选好石质,压碎值、针片状含量一定要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二是级配一定要良好,水稳基层中按设计配合比调试合格后,必须进行负荷运转,检测至少3组进行筛分试验。开工第一天应增加检测密度,运转正常后至少每4小时要检测一次级配,同时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土不得超过20%,水泥剂量控制实行滴定试验和实耗测定控制,以实耗控制为主。另外,往往单个颗粒粒径易超过37.5mm最大值的要求,容易造成拌合不均匀,粗细集料严重离析等现象,进而影响整体质量,在备料和拌合环节必须严格控制,在摊铺工序中还要认真检查,把好最后一道工序关。同样,沥青面层的材料也必须按级配要求来控制各集料的粒径、配比。
3.5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铺好试验路段是铺好路面的前提条件,每层铺筑的试验路段一般都不宜少于1000m2,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检测,以验证试验数据是否正确,施工工艺是否能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劳力、机械组合、技术管理等是否恰当,确保大面积路面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只有在铺筑试验路段上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才能用来指导后继工程的施工,保证整体路面工程质量。
3.6路面各结构层施工质量控制路面各结构层施工质量控制,以级配、拌合、摊铺、碾压控制为主要控制环节。级配控制好进入拌合楼后必须加强现场检测,摊铺现场除进行常规检测外,特别强调对厚度进行控制,在以往的交工检测中,往往基层和面层的厚度都稍偏不足,按置信下限评定,厚度达不到设计值减允许偏差值即为不合格,稍微控制不好,就会导致厚度不合格,那么,整个分项工程就不可能达到优良工程的分值,就无从谈起优质工程。碾压机械吨位、温度、遍数、方法等控制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才能得到规定的压实度和平整度,才能保证整个工程质量,施工规范和很多论著都论述得透彻清晰,在此不一一叙述。
3.7严格各道工序转序验收关
工程质量除控制材料和施工环节外,每道工序的转序验收是关键的环节,必须严格转序规定,认真检测,把好每一道转序关。根据对通县油路出现的病害分析,大部分病害是由于路基变形引起的病害,因路面铺筑引起的质量问题很少。为此,在县际公路建设中,质量检测人员始终一步一个脚印跟踪检查,不放过每一个质量盲点,在路槽转序中,监督站、指挥部、施工方、监理方四方工程技术负责人员共同到现场分析处理弯沉特异点和其它病害,将可能产生的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了工程质量。如:在双江至耿马县际公路建设中,G214线K2807+O88-+100、K2807+68O-+240、K2808+02O-+180、K28l1+200-+320等路段,转序时弯沉值过大,分别采取加厚水稳层、加深测沟、局部换填碎石,采用lO号片石素砼等补强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路基强度,保证了路面质量。
4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作用
监理工程师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队伍,对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和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必须选好监理队伍,监理实验室等设备必须符合并满足工程要求;建立质量卡制度,以监理工程师为主,从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到现场技术员、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层层落实责任;使监理工程师的责、权、利相结合,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作用;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监理工程师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转情况,全面掌握和了解现场管理人员、试验人员、质量人员、把关师傅工作的责任心、施工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效率情况。对不称职的人员要及时责令施工单位予以更换,对不能正常运转的质保体系,要帮助督促他们明确职责,理顺关系,限期扭转,以便真正把好施工单位自检体系的第一道关口。监理工程师还要认真把好施工中的每道工序和工艺检验关,要全面分析本合同段工程的特点,分清主次,对重点工程、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监理,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得施工的原则,并按施工质量检查表的要求,现场检查签证,不得遥控监理和事后签证。
5结语
农村公路有其独特的自然、历史形成原因,修建基础条件较差,但只要严格控制各个施工环节,以控制路基(槽)强度为龙头,做好排水系统工程,严格控制路面各层施工的各项技术指标,质量是能够控制好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