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必须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在结构简单、负载性能可靠良好的基础上,让基坑围护体系挡土功能满足施工要求,并且保证基坑周边稳定性良好。因此,为了保障相邻基坑建筑、地下建筑、地下管道不会由于基坑开挖出现坍塌、变形、沉陷等现象,必须在管道、道路、建筑物使用安全的同时,通过排水、降水等相关措施,让基础施工始终在地下水位上进行。施工过程中先开挖1.5~2.0m的土方,再进行对应的施工。从而在降低支护高的同时,及时清除掉较浅部位的障碍物。另外,在基坑支护体系构建中,必须注重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减少水位可以在基坑开挖前,阻断地下水的侵入。方法有:周边井点排水,把地下水位降低到施工作业标高以下;在支护以及地表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再将地表渗水以及径流疏导出去,其方法可采用地表明沟。在此过程中,如果地下水流量较大,支护就很难形成孔。此时就必须采取减小水位的方法,在水位之上进行施工。
二、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工艺。
1、钢筋笼制作与安放。钢筋笼制作应符合表1标准。钢筋托架应在同一个平面上,加强筋用固定环形模板制作,以保证其外形圆整和直径正确,成形的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干净的地面上,堆放层数不得超过两层。钢筋笼在完成验收后方能下入孔内,上、下两节笼对接时要保证主筋位置对准,同一平面内的接头应≤25%主筋根数。钢筋笼下入孔内受阻,禁止强行下入,查明原因并处理后方可下入,必要时应起拔扫孔后再下笼,确保下放钢筋笼和钻孔的同心度,钢筋笼保护层厚度按设计要求施工,严格按设计长度制作钢筋笼长度,并使钢筋笼就位正确。
2、支护桩施工技术工艺。支护桩工程共95根桩,基坑周长为188.7m,施工灌注桩必须采取隔桩施工,并在灌注桩混凝土48h后方可进行相邻桩孔施工,支护桩施工顺序如图2所示。基坑支护各个单元段均布置有锚杆及喷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部分锚杆成孔困难,可采用钢花管取代钢筋锚杆,并对锚杆进行钻孔、注浆,并进行试拔试验性作业。
3、锚杆杆体的组装与安放。按设计要求制作锚杆,锚杆采用二级螺纹钢筋,锚杆使用前应平直、除锈、除油、焊牢。安放锚杆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曲、压弯,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倾角保持一致,安好后使杆体始终处于钻孔中心。为使锚杆处于钻孔中心,应在锚杆杆件上安设定中架或隔离架。注浆管宜随锚杆一同放入孔内,在孔底端用胶布与锚杆相绑定,但不能太牢,以便在注浆时拉动注浆管。注浆管与锚杆插入锚孔时,对注浆管应采取防堵塞措施。
4、注浆。注浆采用一次注浆工艺,浆液应搅拌均匀,过筛,随搅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清水洗注浆机及其注浆管路,作业结束时应用水清洗,应使注浆管路经常保持畅通。注浆时,宜边灌注边拔出注浆管,不可拉得太快,并注意管口应始终处于浆面以下,以免造成砂浆的脱节而使浆液不够饱满。
5、挂设钢筋网。钢筋使用前清除污锈,钢筋网在坡面现场加工,钢筋网每个节点焊接牢固,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钢筋网挂设位置应符合要求,从上到下挂设,挂设时与该处锚杆焊接牢固,坡面部位用短钢筋固定,与开挖坡面保持3cm的净空,钢筋网之间采用搭接,并用铅丝绑扎牢固。喷射一层混凝土固定钢筋网,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钢筋网与土钉连结牢固,喷射混凝土时钢筋不得晃动。
6、基坑支护监测。基坑支护监测的对象是围护结构自身、周边建筑物和构筑物,应在施工中采取的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为基坑边坡开挖的影响区域,按略大于二倍的基坑深度考虑,同时考虑到监测对象的特定情况,必须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对路面现状进行详细调查.
三、加强工程稳定性的措施。
1、强化质量责任,加强过程控制。建立相对的质量责任制度,严格规范建筑施工人员操作,做到规范化施工实施。在质量责任制度的制约下,对违规行为处以相应的惩处,杜绝问题向最大化发展,整体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从而减少深基坑技术中质量问题的出现。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建筑企业应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技术人员处理紧急事故的应变能力。同时通过相应的教育,强化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从而保障施工技术人员规范性操作,减少深基坑支护技术中安全问题出现,保障整体建筑的可靠性,为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和竞争能力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
3、加大对施工现场土质的处理。对于基坑工程而言,影响其工程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施工地区的土体强度,包括土层的抗压能力、抗拉能力以及抗剪能力,而抗剪能力则是决定工程施工稳定性的关键。若施工现场的土体抗剪强度不足,土质较软,工程的稳定性就无从谈起。所以,在工程的设计和选址阶段要尽量避开柔软的土层。如果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改变施工地点,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土体的强度进行人工加强,以确保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4、加强基坑围护体系。基坑围护体系的作用就是用来组织基坑变形,保持基坑不受来自水、土方面的压力。加强基坑围护体系,首先,必须保证基坑周围边坡的稳定,使工程的施工可以拥有足够的空间,不受来自土层方面的压力;其次,要保证基坑施工周边的环境和设备不受损坏,要充分发挥围护体系的作用,对工程的施工所造成的影响进行限制,是土层的变形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最后,要保证基坑工程的施工不受地下水位的影响,阻隔来自地下水方面的压力。
5、关注基坑工程的排水降水。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因为其本身的特性,如果开挖的地点低于地下水位的平均高度,就会引起地下水的渗人,不但使工程的施工更加困难,同时也会导致地基由于水的浸泡而松动,使得工程稳定性大大降低,进而影响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安全。因此,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动,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地下水位进行调节和降低,保证基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保障工程稳定性的目的。
对于地下水位的处理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且较为实用的是挖设排水沟和井点系统,对地下水进行牵引和疏导,从而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保护工程的顺利施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一项复杂而且严谨的施工技术,只有在施工过程中掌握其技术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支护结构和手段,并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环节以及施工要点,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稳定性是施工技术重点之一。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还会发现更多的有效措施和控制要点。
参考文献:
[1]尹华东.浅谈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技术措施[J].建筑工程,2010(09):13.
[2]方圆.浅谈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J].科技向导,2011(29):23.
[3]姜源.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探析[J].科学导报,2011(11):245.
[4]冯志豪.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3).
[5]丁明亮.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城市建筑,2013(02).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