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桥梁基坑工程是为保证桥梁基础的安全和稳定而服务的,同传统基坑工程样,它包括基坑工程地质勘察、基坑降水、土方开挖和回填、基坑支护以及监测等,是一项具有很强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可以这样说,桥梁基础施工是整个桥梁工程施工的基础,而桥梁基坑工程施工又是基础的基础,它不仅要用到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稳定与变形理论,还要考虑土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
随着理论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桥梁的架设高度越来越高,跨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桥梁的基础形式作相应地调整,桥梁基坑的开挖也具有深度越来越深、面积越来越大的趋势,基坑周围的工程地质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应该将桥梁基坑施工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引起广泛的重视,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来总结其技术要点,经验与技术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桥梁基坑施工的安全和合理。二、施工特殊性桥梁基坑工程是桥梁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桥梁投入使用后的安全可靠程度。而桥梁基坑工程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又具有一些新的施工特点,根据现有桥梁基坑工程的施工经验,得出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短暂性。桥梁基坑施工具有短暂性的特点,对于整个桥梁工程来说,基坑工程不过是为了保证后续施工的安全可靠,它只是作为临时性的工程结构而存在,但是基坑工程的安全却极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桥梁基础的稳定性,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进度和安全控制,定时监测基坑变形,保证施工质量。
(二)区域性。桥梁基坑工程应用地区广泛,工程地质条件多变,不同地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施工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如:在软粘土、黄土地区进行基坑施工,基坑的降水、支护等方案一定有自身的特点;根据基坑周围的场地限制,包括是否有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又要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因此,桥梁基坑施工要因时因地制宜,从而保证施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三)专业性。现今,桥梁基坑工程施工都需要完成多个方面的工作,各个施工过程之间环环相扣,这对基坑施工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施工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中做到游刃有余,保证各个施工工序的安全有序地开展,因此,施工单位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岩土工程知识、地下结构工程知识、土力学理论等相关知识都是需要掌握的。
三、施工技术要点
(一)施工前期准备
桥梁基坑施工的前期准备主要是指对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确定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并出具勘察报告,为下一阶段的基坑降水、支护等设计等提供有力的支撑。
岩土勘察、周边环境勘察、水文条件勘察等都是包括在桥梁基坑工程地质勘察之内。根据地基土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勘察范围,一般是依据开挖深度和面积,合理地扩大一定的范围,如:可在基坑开挖面积的基础上再向外扩展1.5倍开挖深度作为勘察范围,勘察深度必须大于开挖深度,每隔15—30m布设一个勘探孔。
岩土勘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地基土的类型、性质;②不良地质现象;③场地内水层分布;④土体参数,例如:重度、内聚力等。
桥梁基坑勘察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水文地质勘察,就是要查明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水位情况、含水层和隔水层埋藏情况、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等,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最后是基坑周边环境勘察,应该查明以下几个方面:①基坑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类型、层数、基础类型、埋深、荷载大小等;②四周道路和车辆:③基坑周边的排水情况。
(二)基坑降水技术
为了保证施工正常进行,防止土壁坍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桥梁基坑工程一般需进行降水设计。降水方法般分为集水明排和井点降水两种,需要根据场地的条件,选择其中种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集水明排中排水沟和集水井的布置一般宜按照下列规定:①排水沟边缘距离基坑坡脚不应该小于0.3m;②设置集水井、排水沟等,距桥梁基础边缘净距需大于0.4m;③一般在基坑的四角或每间隔30—40m要设一个集水井;④在挖土面下0.3—0.4m设置排水沟;⑤沟底面下0.5m以上设置集水井。有时基坑侧壁会出现分层渗水的情况,此时,可按照不同高程设置导水沟、导水管等构成明排系统;当基坑侧壁渗水量很大或不能分层明排时,可采用导水降水的方法。基坑降水也要重视环境排水,当地表水对基坑侧壁产生冲刷时,可在基坑外采取截水、导流、封堵等措施。
井点降水具有多种类型,有单级轻型井点、多级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深井井点、电井井点和管井井点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轻型井点降水。轻型井点降水就是在基坑周围布设井管和集水总管,其中井管中又设置滤管,在离心泵和真空泵的作用下,地下水被抽出,从而做到降低地下水位。轻型井点设备主要包括:井管、集水总管、水泵和动力装置等。
桥梁基坑的降水需要按照相关规范来进行计算设计,一般轻型井点的计算要遵循以下的步骤:
(1)计算涌水量;
(2)计算井点数量和井距;
(3)校核水位降低数值;
(4)选择水泵规格等。
最后,基坑降水效果应达到以下要求:①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0.5—l.Om;②降水不能引起严重的地面沉降;③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
(三)基坑支护技术
桥梁基坑土坡的支护结构,需要根据场地的空间状况、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条件、和施工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若基坑规模较小,则开挖时间较短,基坑土壁般能保持稳定状态,可进行直立或近直立开挖;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或者坑壁土体力学性质较差时,需要采用基坑支护。
一般的支护手段:①放坡;②地下连续墙;③水泥土墙;④喷锚和土钉墙支护;⑤排桩(护坡桩)支护;⑥板桩支护;⑦支撑技术,常见的支撑方式包括:单跨压杆式、双向多跨压杆式、水平框架式、平面斜角撑等,施工单位应根据勘察资料,综合分析后决定采取哪种基坑支护技术。
例如,苏州市冬青路一桥梁基坑的施工,根据该基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这是一个工程等级为“三级”的基坑,选定本场地基坑围护采用挂网喷浆的支护形式。在基坑南侧、北侧、东侧采用放坡喷面支护,上部3.Om放坡比例选择1:1.5,-O.10标高设平台宽l.Om,下部2.88m决定1:1放坡,坡面挂设钢筋网,喷设混凝土保护层厚80mm;基坑西侧有厂房,桥梁基础距和厂房只有几米距离,支护形式也作相应调整,整体1:1放坡,在同一位置设置平台,平台形式也相同,喷面支护,在坡顶加设两排竖向超前注浆钢管土钉,平台设一排竖向注浆钢管钉,坡面挂网、混凝土保护层相同。
(四)基坑开挖技术
桥梁基坑开挖就是按照工程要求挖除相应的土方量,需要根据基坑尺寸以及开挖前的支护情况,合理地确定开挖顺序和开挖方式,以保证基坑侧壁稳定。常用的开挖方式有放坡开挖和支护结构挡土开挖,如果施工现场的土质较好且场地空间比较开阔,一般可选择放坡开挖,这样既能够减少施工工序又能够降低工程造价;如果基坑开挖深度很大,放坡开挖受限制或者需要严格控制基坑侧壁的变形,则可选择支护结构挡土开挖。
桥梁基坑的开挖方式又可以分为分层开挖、盆式开挖、分道开挖和中心道式开挖等,具体采用哪种的开挖方式要同时考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综合考量基坑面积大小、基坑作业时间、基坑开挖深度、前期支护形式等各方面因素,最终确定基坑开挖方式。桥梁基坑的开挖一般采用分道开挖与分层开挖协同进行的方式,而分层开挖又经常采用阶梯式开挖,这样,已开挖阶梯可充当机械作业的平台,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兼顾施工效率。
四、总结
桥梁基坑施工在整个桥梁工程施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保证桥梁基础和桥体安全稳定的基础。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总结工程实践经验,本文分析了桥梁基坑工程施工的特点,同时,从前期准备、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基坑开挖等方面,探究了桥梁基坑施工的技术要点,从而为今后的桥梁基坑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