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工程施工管理策略研究

2015-08-05 151 0

  一、前言
 
  随着当前土地利用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地下建筑的深度在不断的延伸,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基坑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对整个建筑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基坑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提高基坑的施工质量。
 
  二、建筑基坑工程的概念及施工特点
 
  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地下建筑物等在施工时需开挖的地坑,即为基坑。为保证基坑旋工、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周围环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支护结构、降水和土方开挖与回填,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称为基坑工程。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特点为。
 
  1、建筑的基坑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升高,基坑不断增大加深。
 
  2、建筑基坑的大小以及形状都会对相应的开挖和支护系统施工产生巨大的影响,一般基坑开挖的面积越大,相应的开挖及支护系统要求就越高,施工的技术难度也相应的增大。
 
  3、在进行建筑基坑施工时,需要对工程周围的地质、水文、周围建筑、市政地下管网以及抗变形能力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这一点对于建筑基坑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在软土层上进行建筑基坑施工时,开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和位移现象,这会对市政管网以及基坑周围的建筑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基坑施工时,合理设置施工工期也非常重要。
 
  5、对于基坑工程而言,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地质、土体变形以及渗流等多种因素,整个施工过程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因此,其相应的施工技术及控制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制定。
 
  三、施工阶段的控制要点
 
  1、基坑工程的施工
 
  基坑工程的施工包括挡土、围护、挖土、防水等程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程序的错误都有可能引起工程的失败,甚至引起不必要的事故。施工队伍必须按照已通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规程及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对每个要点必须制定施工方案,并加大施工阶段的要点控制。如在土方开挖方案确定前,要对周围建筑物、地质勘测材料及地下设施等资料进行分析,对特殊土质要仔细勘察,软土地区不宜进行分层开挖。如果挖土进度过快,货高差太大,容易使土体原有的平衡状态发生改变,使土体的抗剪强度大大降低。从而使土体出现水平方向偏移的现象,导致塌方事件的发生。
 
  2、基坑周围土体止水效果的控制
 
  基坑工程施工受地下水的影响程度比较高。地下水通常来自上层潜水、滞水、雨水、承压水及基坑附近的管道渗漏水。因为地下水的来源比较复杂,在制定止水方案时要从基坑施工的降水、防水及排水3个方面进行考虑。依据地质侦察单位给予的材料,进一步分析讨论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了解基坑的附近地质环境,不能只靠连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低的方式,这样会造成基坑附近的水土流失,导致附近的建筑物发生沉陷现象,甚至出现管涌、坑底流沙等现象。既加大了问题解决难度,又延误了工期。用浆喷层搅拌的手段进行止水帷幕施工时,若止水帷幕搅拌桩的质量不是很好,基坑开工后将会发生渗水现象。如果这时仍然采用灌浆的方法来进行施工,则会增加造价、推迟工期。所以,在止水帷幕施工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保成桩质量
 
  水泥浆要合理添加,确保桩长符合深度标准、桩体均匀搅拌,以防桩头发生搅而无浆的现象,尤其是在土层变化较大的地方。由于搅拌桩的桩径不容易控制,容易出现止水失效的现象。
 
  (二)确保桩的密实度和搭接长度,避免蜂窝、空洞及桩头开叉的现象出现。
 
  (三)基坑支护的结构上不能随便开口,不然会影响支护结构的施工安全。同时也会使止水帷幕受到破坏,引起地下水的渗入现象。
 
  四、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1、选择适合的基坑坑壁形式
 
  在建筑基坑在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基坑坑壁的破坏程度以及造成各种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进行重点分析,确定坑壁的等级。然后再根据坑壁的安全性,环境因素,地质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考虑坑壁的选择性视。如果在坑基的顶部不用建设重要的建筑物,并且在基坑的深度小于10m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用坡率法而进行施工。采用坡率法进行施工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确定坑基的坡率允许值,通常情况下,这个数值的计算可以根据现已确定的稳定坡率值进行主要分析。如果施工场地没有达到坡率数值的要求,施工人员应该通过支护措施来维护坑壁。首先我们应该对坑壁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正确的支护措施。其分析主要包括坑壁的安全等级、破坏的严重性以及其深度等各个方面,将其分为三级,其中第一、第二级可以采用挖孔灌注混凝土进行维护坑壁,如果安对策全等级在第二、第三级时采用土钉墙进行维护比较合理。
 
  2、加强对土方开挖的监控
 
  基坑土方一般采用机械挖法.开挖前应根据基坑坑壁形式、降排水要求等制定开挖方案,并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开挖时应有技术人员在场。对开挖深度、坑壁坡度进行监控,防止超挖。对采用土钉墙支护的基坑,土方开挖深度应严格控制,不得在七一段土钉墙护壁未施工完毕前开挖下一段土方。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层商不宜超过lin。对采用自然放坡的基坑.坑壁坡度是监控的重点。
 
  五、工程检测及验收
 
  1、工程检测
 
  工程检测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四点,即沉降情况、护坡桩的水平和倾斜程度以及锚杆的变形概况四个内容。不同观测点的设置有以下要求:设置测距点,一般是在距离基坑36m左右的距离设置;护坡桩倾斜观测点一般是在桩的上下设置,多为两点一起,且两点的距离为10~15m,为了保障观测顺利进行,还需要使用水泥将观测点尽心固定;锚杆变形的观测点一般只能够直接放置在整个锚杆上,且为了突出观测点,还需要使用红漆涂抹,使其显得显眼。护坡桩水平观测点与护坡桩倾斜观测点类似,均有多个点,且相邻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大约为9m距离,同时为了保障观测点不出现位移现象,需要使用水泥将观测点固定。最后的沉降观测点一般是设置在基坑内侧,每个测点之间的距离约在21~29m。该观测点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
 
  2、验收
 
  验收也就是指的是对观测点的观测结果进行检验和成果回收。护坡桩水平位移观测的验收需要综合几次验收结果后才能够确定,一般需要在基坑周围设置7~9个监测点,根据工程的进程不断对水平位移和沉降进行检测,如每一次开挖出一层土方时,就要进行11~15次的观测。之后规定每周进行最少一次的水平位移和常见观测。且为了保障在恶劣天气下能够得到最准确的观测,如暴风暴雨天气,需要在这些天气来临时适度增加观测次数,如平时每周1次观测,那么暴雨天气时期则增加为1d一次或者2d一次。然后在对整个监测工作的所有检测属于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大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值。通常情况下,当基坑的最大水平位移小于规定的最大允许位移值,即0.0025h=28mm时,那么则可以确定该基坑围护工作取得预期结果;锚杆是否会变形主要是通过对其进行抗拔试验,一般是对基坑的60~64根锚杆进行抗拔力的测验,工程的主要施工负责人以及业主随机抽取中几根锚杆进行检测,查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且质量达标。若抽样检测中存在不合格的锚杆,那么则要对所有的锚杆记性进一步的观测点设置,直到所有锚杆均合格为止;对基坑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的检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通常情况下,检测是在现场随机选择30个组,每组有90个点,工程主要负责人和业主随机从这些点中抽取几个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若所有的样本的厚度均符合标准规范要求,那么则说明施工成功。
 
  六、结束语
 
  在建筑进行基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提高基坑的施工质量,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龚晓南.基坑工程发展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2009
 
  [2]杨志银.深圳地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