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明挖基坑施工安全技术分析与处理对策

2015-08-04 180 0

  引言
 
  时代的飞快发展也大大增加了地铁工程的数量和需求,虽然地铁工程能够解决人们的交通等问题,但是,在地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地铁明挖基坑施工安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在一方面使得地铁工程项目明挖基坑施工安全的圆满管理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整个地铁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做好地铁明挖基坑施工安全技术分析与处理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1地铁明挖基坑施工安全技术分析
 
  1.1围护体施工质量不佳
 
  围护体质量不符合设计多规定的要求。在进行施工时,工作人员出于降低造价成本的目的敷衍了事,没有按照要求执行施工。部分围护体没有插入足够的深度,基坑存在不安全因素,受到外部载荷或者暴雨的影响被颠覆;部分挖孔桩为劣质桩芯,会有离析产生,如果基坑快到坑底,则难以负担弯矩的重量,可能发生坍塌;部分支护桩减少了数量,削弱了其强度,并由使支护桩受力过大而弯曲。缺乏足够的地下连续墙钢筋,并有蜂窝和露筋产生于墙体。
 
  1.2止水帷幕施工质量不佳
 
  主要由下面六个方面因素造成:(1)因为地下连续墙接缝夹泥,且钻孔桩施工质量较差,所以不断进入水砂,频发淹没基坑的现象;(2)不能熟练掌控好围护,导致桩中间裂开,频发涌水和涌砂等现象;(3)因为产生过大垂直度偏差,导致不能成功搭接止水帷幕的单排搅拌桩;(4)不能开启砂层和岩面结合部旋喷,不能进入充足的浆液,过多裂缝和空洞产生;(5)止水帷幕因为施工或者后期基坑土方开挖导致变形,难以和支护结构贴合,如果水帷幕和密排桩丧失了土颗粒,止水帷幕作为支挡,不能承受过重的负荷,将会对止水帷幕产生破坏;(6)在高压旋喷或者摆喷的过程中,受到地下障碍物的影响,不能正常产生止水帷幕。
 
  1.3施工工艺、工序不合理
 
  指的是出于缩短工期,加快施工速度,违背了设计规范,敷衍了事,风险意识不强。具体在下面三点中表现出来:(1)基坑超载、超挖、支护暴露很长时间,没有根据要求施工等。部分工程基坑内土方被挖严重,高度过高,水土压力和围护结构的刚度不符,既会产生过大的结构变形,还会造成地面沉降和房屋裂缝;(2)位于高水位地区,部分工程锚杆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及时设置止水设施,不断进入地下水和砂顺锚杆,产生基坑倾覆事件;(3)部分工程开挖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地质情况和勘察报告,相应解决举措未实施,待处理险情时,已经超过最佳处理事件。进行支护土钉和锚喷时,部分基坑外侧没有处理好所有管线,雨季时雨量过大进入管沟,导致挡土结构骤垮。
 
  1.4支撑架设质量不佳
 
  从下面几点中表现出来:保证不封闭斜撑的地段围囹,不能保证平衡的支撑轴力产生不稳定;没有按照设计规范保证支撑架设质量和刚度;缺乏足够强度的围囹,产生基坑时间,起始于围囹破坏;没有设置强有力的立柱和支撑连接节点,难以发挥对支撑的竖向位移的控制作用,不能有效减少长细比,增强承载力,承受力量之后产生破坏。
 
  1.5监测量控失效
 
  由如下几点原因造成:(1)监测项目和测点的数量减少。存在一些技术水平较低且缺乏经验的监测人员,抱着敷衍了事的心态,使监测项目和测点数量减少,造成潜在安全隐患未能按时反馈给判读人员。(2)由于错误的连接方式、仪表检定等,造成观测数据和实际不相符合,产生存在偏差的判断,风险得不到有效预测。(3)缺乏畅通的监测信息。监测工作耗费时间长,将会有一系列和原方案不相符的情形,例如设计变更、施工工序变更以及外部条件改变等。缺乏畅通的监测信息沟通,未能有效反映监测工作。
 
  1.6对险情重视不够
 
  未能及时处理现场危险情况,忽视了监测信息,没有认真落实将险情上报于相关部门,风险意识薄弱,造成了大量的基坑事件。
 
  1.7应急准备不足
 
  指的是没有针对性进行应急,缺乏足够的人员配备、设备以及物资。一旦有险情发生于工程中,管理机制和应急抢险人员不足,则会延长反应时间,降低治理效率和能力。
 
  2地铁明挖基坑施工安全处理对策
 
  以交叉论的事故致因理论为依据,由物的不安全状态或者故障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失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事故。换言之,产生事故的“时空”就是人和物两系列运动轨迹的交叉点。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或者故障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失误这两方面必须受到严格的掌控,以便对产生事故进行预测。结合以上地铁明挖基坑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管理地铁明挖基坑工程安全:
 
  (1)加强工程勘察设计管理,确保工程前期物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识别和控制。特别要对缺乏安全风险因素识别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强化设计管理地铁明挖基坑工程实施勘察。其中,地铁工程勘察是尤为关键的一环,防止出现低于成本价中标,保证保质量的工程勘察,加强勘察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结合两者的优势,共同鉴别和掌控导致安全问题出现的风险因素。(2)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培训管理,确保工程人员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和减少。培养专业化技术水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设素质较高的施工团队,引导施工人员重视风险,提高责任感,提高其遵守施工规章制度的主动性,改善施工管理,保证稳定可靠的工程安全。(3)建立信息化平台进行实时安全管理,确保施工风险得到有效掌控。基于保证安全的工程施工以及及时处理现场情况,必须运用综合监测和视频监控的手段观察基坑,强化管理信息化平台。在进行开挖时,由于变形的监测基坑以及支护结构内力,周围建筑物会因为产生的地下水和基坑遭受破坏,在得出的监测结果的基础上,保证参数同步变化,合理掌控支撑时间,对基坑的安全进行评估。在对工程是否超挖、支撑架设质量好坏,特别是斜撑的架设质量好坏进行视频监控,抢占最优先寻找工程安全风险,对安全风险水平和发展方向进行测评,增强预测和防控事故的能力,防止事态严重化,尽可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在利用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保证监控量测、设计和施工三方面工作人员之间沟通顺畅,根据施工现场变更同步监控方案,对基坑安全情况进行测评。
 
  综上所述,一旦有工程安全施工,尽可能抢占最佳时机解决事故问题,搜集全面的资料,保证救援指挥人员及时作出科学决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地铁明挖基坑施工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难度比较大,耗费时长较长,同时,外部客观原因影响较大。因而进行地铁明挖基坑施工安全技术分析与处理对策的时候必须符合相关的制度规范,减少客观因素的影响。做好地铁明挖基坑施工安全技术分析与处理对策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如此,在对地铁工程项目管理中,科学设置施工安全管理计划,对基坑施工监测的过程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提高管理的预见性,防止地铁工程项目受到明挖基坑施工安全问题的影响而威胁整个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军,潘延平.轨道交通工程承压水风险控制指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2]罗春红,谢贤平.事故致因理论的比较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
 
  [3]施仲衡,张弥,等.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刘佑荣,唐明辉.岩体力学[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