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地基是一个建筑物的根本,一个良好的地基基础会对后期的建筑的施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一个好的基础何谈一个好的建筑,不管建筑如何宏伟壮观,只要地基不牢,那么它必定只是一个有着华丽外表的空壳而已。
二、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1、复杂性
我国的土地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应该采取不同的地基建筑技术。众所周知,我国地形跨度大,地质地形复杂多变,尤其是一些丘陵、高原、山地地区的地质与水文条件更是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建筑施工单位在这些地点进行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到冻土"季节性冻土"淤泥质土以及杂填土等复杂的因素,这无疑给工程的顺利进行增加了许多的困难与障碍。另外,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的原因,属于多地震地区,而地震的影响,对于房屋建筑地基是十分巨大的,除此之外复杂的地质与土质等方面的影响也使地基工程前期的勘察工作无法准确而顺利的进行,这不仅增加了房屋建筑工程的难度,而且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2、严重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它所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如若在前期没能及时的发现地基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轻则工程终止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重则房屋倒塌,造成人员的伤亡。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有局部发生了损坏,其扩散的速度是十分迅速的,又因为事故的发生往往很突然,这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3、多发性
为了满足建筑的要求,建造的地基处于不同的土地上,多样性的土地可能会给地基施工过程带来不同的施工困难,由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设计和方案存在一些不适当问题,导致建筑出现裂缝甚至于坍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事例已经屡见不鲜,令人惋惜。
4、潜在性
在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过程中,从施工的主体结构工序来看,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一个建筑工程的进行总是一道工序覆盖一道工序,而地基处于第一道工序在地上的建筑无法对地下的建筑进行多次验收,这就导致了每个工序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潜在问题,如果不能正确面对且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的话,将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成造成重大的影响甚至会中断工程的进行,因此这就对质检部门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
5、困难性
由于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具有隐蔽性,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相对于整个工程中的其他建筑程序,地基基础施工中如果出现了问题,由于是地下施工,其难度可以想象,甚至于无法补救与维修,以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6、危险性
在地基工程的建筑当中,由于人们思想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等问题,对于地基建筑中的安全不注意,认为地面作业是不会产生严重危险的,于是乎对于一些安全规则与条例视而不见,正是由于工人们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三、确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有效性
1、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相应的地基基础进行勘察。为了更好了解建筑施工选址的土质、地质等情况,应该尽可能使工程勘察报告完善,除此之外,要想更全面地了解建筑施工的地基基础的质量方面的缺陷并积极的进行预防,就应该了解当地的地形、水文、土质、地质等方面,并对当地进行实地勘察并作出相应的风险评估。勘察工作是为建筑物的设计与完成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只有做好了勘察工作,才可能从实际出发在实际的基础上去完善建筑的设计。与此同时要十分注意勘探点的选择,单栋高层建筑物勘探点的布置,一方面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将勘探点设置在4个以上,而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体,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必须有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同时为了更好的了解被测地的具体状况,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勘测点,要根据当地的地层结构、土质特点以及地基土的均匀性质去和理的选择勘测点的数量和选样点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了解选址地的特点,才可以真正从实际出发,做好地基工作的建设,才可以为以后的建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在每一项具体工程中,当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要着重关注钻孔的深度,要让钻孔深度符合设计上的要求。如果达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或不符合设计上对压缩厚度的需要,势必会影响建筑地基基础的沉降计算,以至于计算数据不准确,致使桩的承载能力不能够达到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在勘察时不正确的钻孔深度会对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对地基工程的建筑以及后期的建筑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严重的还可能使建筑工程无法继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当地的地质条件等方面,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要充分的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前期的评估与检测。一个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是后期的地基以及建筑施工的基础,会最大限度的提高地基与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一个合理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工程中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当前我们必须要完善和提高的部分。
四、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
房屋建筑物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它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在地基的承载力足够的前提下,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通常可以釆用独立基础。一旦地基自身的承载能力无法达到标准,就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果地基的构成是软土、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时,必须注重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这种地基一般称为软弱地基,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往往会出现关于强度与硬度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去处理软弱地基以增强软弱地基的强度和硬度,以防在建筑过程中产生地基产生变形等问题。软弱地基的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为:换填垫层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挤密法、预压法、加筋法、灌浆法、强夯法等。同时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则要选用筏形基础。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介于在二者之间,则可以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如果地基土为淤泥,且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而避免施工对其产生扰动。如果是建筑物垃圾废料冲、填土,当密实度和均匀性较好时其都可利用作为持力层,但是如果填土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的垃圾或者是对于基础油侵蚀性的工业废料,必须经过处理才可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的处理方法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水文条件、土质条件、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建筑物对于地基的具体要求、建筑物周围的环境、用料的条件、投资额的限制以及施工的条件等,通过综合的考量去选择最科学最合理最适合施行的地基处理方法。复合地基在现代房屋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这种地基有很多的优点,譬如能够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能够很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差异沉降问题等。
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必须釆取有效措施,要特别重视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已经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也不可小看对其测试的重要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测试,为以后的建筑与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对地基处理完后,一定保证建筑地基的变形满足相关的规范。同时,在施工期间务必要时时观测地基的沉降,以确保施工可以安全顺利的进行。
3、土方开挖技术
土方开挖是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工后首先要进行的项目,是地基基础工程能否高质量的完成,建筑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施工方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开挖的方案,在开挖应注意的问题:(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若除了超过没有其他的处理方法时,应通知设计人员并且征求其同意。(2)在土方开挖作业时,机械作业与人工修理边坡交叉作业同时进行,为了减少施工的相互干扰,开挖时,先挖槽线内四周,留出边坡操作平台,为人工修坡创造条件,然后进行槽心取土。(3)在土方开挖时要密切关注天气状况,以防突然的降水或者其他的天气方面的原因而造成工程的延误。同时,还要在开挖过程中,对孔位深度进行合理的控制。通常情况下,重要孔位探孔的深度要大于硬持力层下的位置,并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适当的加深深度!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变通能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从而选择最为合适的处理方案,让地基施工能够高效顺利的进行。
4、基坑支护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基坑支护工程是个临时工程,设计的安全储备相对可以小些,但又与地区性有关。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其特点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基坑支持分为排桩支护技术和逆作法技术。两种技术各有千秋。前者主要是利用配合锚杆"钢桩"混凝土灌注桩等部件,结合基坑土层内部的支撑结构对土体实施共同的支挡!在进行排桩支护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先进行孔灌注桩施工,注意对其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最后再实施破桩冠梁项目的施工!后者是目前建筑业较为成熟与先进的一种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它具有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缩短建设周期等诸多优点,它克服了常规临时支护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是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经济手段。但基于逆作法还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前在基坑的周围预先留出足够的距离,以确保人工钻孔桩以及混凝土灌注桩项目的顺利施工!
5、地基处理技术与方法
(一)换土垫层技术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回填法来处理。此技术适用于砂地基和砂石地基适用于处理透水性强的软弱粘性土地基。所谓的换土垫层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把地基基础中一定深度的不适合土层去除,把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填入夯实,从而改善像软弱地基等不良地基的强度与硬度,使其能够达到建筑地基所需的条件。换土垫层法常用的垫层有:砂卵石垫层、土垫层、素煤渣垫层、碎石垫层、砂垫层、灰土或矿渣垫层以及用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做的垫层等。此技术一般情况下能够提高浅层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等。因此在地基施工过程中此技术的使用的范围还是很广泛的,施工人员应该充分的根据施工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垫层,进行合理科学的施工。
(二)强夯法
强夯法主要用于非饱和粘性土、杂填土与沙性土地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间接夯击或连续夯击者的方法,通过夯击可以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可以改善地基土的抗液化能力以及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等优点。
五、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在我国地基建筑当中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我们要积极的去克服这些问题与困难,对于那些客观的无法解决的气候地质.条件我们也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尽可能的去弥补,充分做好地基施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成华;基础工程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5(18)
[2]李寓,薛文碧;建筑桩基础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6)
[3]庞兴元,张贤胜《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6)
[4]王秀娟,施闪方,浅谈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科技创新导报,2012(10)
[5]李镇雄.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浅谈[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154,316.)
[6]李晓霞,李赵志,浅谈房屋建筑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W],科技传播,2011(12):77-78
[7]黄光琼.工程地质勘查及高层建筑物地基处理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7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