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拉共体论坛助力中拉整体合作

2014-07-23 166 0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日前在巴西利亚举行,会议上发表了联合声明,正式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并宣布在北京召开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地区之一,两者从“相识”到“互信”,从“握手”到“相拥”,从跋山涉水到开通直航,从零星的货物交易到全方位的合作,双边关系的这种跨越式发展看似不可思议,却又在情理之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洪英表示,中国-拉共体论坛的成立是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建立共识的体现,是实现中拉整体合作非常关键的一步,将为中拉关系未来的发展搭建新的平台、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拉共体论坛的成立不是一厢情愿,而是一拍即合。

自1960年古巴与中国建交到近十几年来中拉关系的提速发展,与拉美和加勒比主要国家的双边关系一直是中国对拉政策的核心,体现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外交思路,双边合作也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

于拉美而言,与中国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正在成为其对外战略越来越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后,对中国的强势出口是许多拉美国家免受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长率不降反升的重要原因。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中拉双方都希望将双边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新的突破。2011年12月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的横空出世成为建立中拉整体合作的契机。拉共体的成立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吴洪英认为,拉共体的成立是历史性的,它使中方有了与拉美在整体合作层面进行对话的对等方,中拉合作也因此进入了新的时期。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洪波看来,中国-拉共体论坛的成立,显示了中国和拉美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自信,更加成熟,顺应了全球化、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

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中拉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在双边领域,中国是拉美八大经济体的第一大或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并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签署了自贸协定。中国与主要拉美国家在能源、矿业、农业、金融、基建等诸多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人文交流也逐步推进。目前,中国已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开设了32所孔子学院和10个孔子课堂。

中国-拉共体论坛的成立,将在中拉现有的双边合作、多边合作的基础上增加整体合作这一新的内容,使中拉战略合作的布局更加立体、层次更加分明。

吴洪英指出,中国-拉共体论坛成立后,中拉整体合作初现雏形,这将为中拉提供集体对话、集体交流的平台,为今后的机制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拉应继续扩大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认识,发挥比较优势,争取实现双赢、多赢,共同促进南南合作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关于双边、多边和整体合作的关系问题,吴洪英认为,目前中拉双方最核心的工作是以现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为支撑和依托,搭建好整体合作这一新的平台。等到整体合作实现机制化,必然对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深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孙洪波指出,中拉整体合作的未来发展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他认为,中国-拉共体论坛是建立在中国与拉共体这一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拉美内部如何形成统一共识,如何平衡不同立场、不同利益诉求将成为中拉整体合作未来走向的一个关键因素。此外,中国应提出一些务实、有效的合作措施,升级现有合作模式,提高合作质量,实现从“增长”到“发展”的质变。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