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业正呈现积极变化

2014-05-20 155 0


   当前,钢铁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历史新起点上,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化解产能过剩、转变发展方式、追求品种质量效益、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机遇和挑战。虽然钢铁行业运行面临着各种困难,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各方面发展呈现出积极的变化。例如,钢铁企业持续深化内部改革,以用户为导向的理念深入人心;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原燃料市场环境有所改善……这些改革与发展的新亮点,既坚定了我们建设钢铁强国的信心,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值得密切关注。
 
   2014年第一季度,钢铁行业仍处于困境当中,生产经营形势非常严峻。回顾近几年钢铁行业的发展,虽然全行业始终在困境中运行,但转型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止。
 
   5月15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在接受《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当前钢铁行业处于困难时期,但企业内部改革和行业外部环境都呈现出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是当前市场困难情况倒逼出来的新亮点,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今后钢铁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应引起行业的高度关注。
 
   内部变化:深化改革推动自身变革
 
   在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产量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钢材价格始终低位运行。面对严峻的形势,钢铁企业始终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目前行业和企业内部出现了四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第一,钢铁企业扩张规模的冲动得到遏制。
 
   2013年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同比下降2.1%。今年第一季度,该指标的同比下降幅度扩大到7.5%。
 
   “当前,企业家们普遍感到中国钢铁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企业想继续生存发展必须进行转型。”王晓齐表示。现在,以产能扩张为目的的投资项目明显减少,钢铁企业开始主动注重环保投资。在国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的压力下,过去钢铁企业环保投资重形式不重效果的情况得到了扭转,企业更加注重新上环保项目的运行效果。此外,钢铁企业出于对成本控制的要求,对切实有效的环保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
 
   第二,企业内部改革持续深化。
 
   近两年,钢铁企业自身的改革力度比过去十年都要大。王晓齐表示,钢铁企业改革尤其是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三项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产权结构方面,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在股权多元化改革等方面进展很快。如南京钢铁集团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出资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实体,其灵活的体制机制和强大的资金实力,激发了南钢的发展潜力。改制后的南钢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极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另有一些钢铁企业从增量着手,如青岛钢铁集团在搬迁调整的过程中,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了股权多元化。青钢将供水、制氧等辅助业务单位外包,通过签订合同确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这一做法使青钢搬迁调整的吨钢投资额降至2000元~2500元。
 
   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规范董事会建设的推进速度有所加快。鞍钢、武钢等大型钢铁央企已经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建立起了现代董事会制度,民营企业也在进行治理结构的改革。作为央企董事会制度试点企业,宝钢的改革步伐迈得更快,目前已经将副总经理以下层级的高管授权给董事会任命。
 
   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钢铁企业内部已经开始以真正实现“用工能进能出、职位能升能降、薪酬能增能减”为目标,加大改革推进力度。在干部制度上,宝钢已经开始实行干部末位淘汰制,每年对排名后10%的干部重新安排岗位,薪金也会相应进行调整;在用工制度上,鞍钢、河北钢铁集团对外协工进行清退和清理,充分发挥在岗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在薪酬制度上,河北钢铁集团已经将干部职工的薪金与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挂钩,按季度进行考核。
 
   王晓齐指出:“这一轮改革源自钢铁企业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触及的层面更高,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将增强钢铁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第三,以用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逐步深入。
 
   过去,钢铁企业的经营工作大多以市场为导向或以品种为导向,其核心是抓住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占领市场份额,本质上仍然是强调“量”的概念。以用户为导向要求钢铁企业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给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用户导向要求企业从用户产品研发阶段开始就介入,并在产品的开发、生产、使用过程中,始终对用户进行跟踪服务,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仅最近两年,钢铁行业就诞生了多个围绕用户建立起来的产业联盟。
 
   过去,钢铁企业的经营工作大多以市场为导向或以品种为导向,其核心是抓住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占领市场份额,本质上仍然是强调“量”的概念。以用户为导向要求钢铁企业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给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用户导向要求企业从用户产品研发阶段开始就介入,并在产品的开发、生产、使用过程中,始终对用户进行跟踪服务,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仅最近两年,钢铁行业就诞生了多个围绕用户建立起来的产业联盟。
 
   与此同时,钢铁企业在品牌培育方面实现了价值分化。如在上海市场上,南钢、中天钢铁、沙钢等企业的产品比一般钢厂的价格要高出50元/吨,宝钢、鞍钢、太钢等企业的部分板材品种比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甚至高出1000元/吨。
 
   “这是在市场压力的倒逼下钢铁企业发生的可喜变化。虽然这种变化刚刚起步,但发展很快,并最终实现了与国际先进的用户服务理念接轨。”王晓齐说。
 
   第四,企业分化开始加快。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脱颖而出。宝钢的技术和管理全面领先;太钢的品种结构和资源供给具有明显优势;兴澄特钢在轴承钢等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国外知名企业一次性向兴澄特钢下了10万吨轴承钢的订单,价值相当于普钢企业百万吨的订单规模。此外,新兴际华的铸管、南钢的厚板、天管的无缝钢管等产品都形成了品牌优势。与此同时,鞍钢、武钢、河北钢铁集团等通过改革和内部管理机制变革,激发了国有企业内在的发展潜力;建龙、德龙、津西等民营钢铁企业也在行业逐步站稳了脚跟。
 
   在优势企业脱颖而出的同时,由于市场、环保、化解过剩产能等方面的压力,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已经逐步关停或开始考虑退出,钢铁行业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正在逐渐形成。
 
   王晓齐认为,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一个变化。“市场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企业的竞争。一批具备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实力的钢铁企业脱颖而出,他们的做法将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成为行业内诸多企业学习的目标,引领钢铁行业和钢铁企业的发展。”他说。
 
   外部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形成
 
   王晓齐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政府、市场、产业链等层面的变化和发展,给钢铁行业的运行环境带来了四个积极变化。
 
   第一,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监管理念由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注重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作为行业管理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在完成两批企业的申报和审核之后,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作用。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公示后,得到了金融、土地、环保等各部门的认同,尤其是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已经将《规范条件》作为选取贷款和投资对象的重要标尺。此外,未通过审核的企业在进行一系列的改进之后可以再次申报。与此同时,工信部将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进行动态管理,并逐步提升指标,每两年进行复核。这些措施从客观上推动了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规范铁矿石市场秩序、铁矿石定价机制、加强环保执法等方面都出台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尤其是最近进行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标准,对钢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此外,地方上也摒弃了过去单纯追求GDP的发展理念,开始重视节能环保等综合指标,客观上抑制了钢铁行业扩大产能的投资行为。”王晓齐说,“这些都表明,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步伐在加快。”
 
   第二,钢铁下游行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加快。
 
   近年来,钢铁下游行业在钢材需求数量上的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滑,但对品种、质量、强度等方面升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建筑行业Ⅲ级以上螺纹钢的使用率已经达到80%;造船行业中厚板的需求量虽然减少,但高强度船板的用量增加了3倍~4倍;普通汽车板的用量已经不再增长,但高强度汽车用钢的增速明显加快;在国家提高电动机能效要求之后,多年来一直未能淘汰的热轧电工钢逐渐被市场淘汰,用户对于冷轧硅钢的需求正在升温。
 
   “对钢铁企业而言,用户需求的升级要求我们改进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钢铁消费升级的进程已经开启。”王晓齐说。
 
   第三,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的成交量快速增长,已经超过了某些指数的样本采集量。铁矿石价格指数从过去的一家独大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确定铁矿石采购价格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期货市场实现了矿、煤、焦、钢产业链的全覆盖,尤其是铁矿石期货合约的成功上市,有效避免了铁矿石价格的剧烈波动。在巨大的成交量支撑下,铁矿石期货的价格发现作用已经逐步显现。与此同时,钢铁电商在2013年真正起步,并实现了平台交易、电子支付、物流配送、质押融资的全方位配套。
 
   “电商平台可以掌握终端用户的实际需求,适应钢铁行业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形势。这将从根本上颠覆钢铁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和定价方式。”王晓齐说。
 
   第四,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从2011年开始,铁矿石、煤炭价格逐步回调,下行通道已经完全形成。尤其是铁矿石市场已经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使钢铁行业“两面受挤”的情况有所转变。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钢铁需求增速减缓,导致铁矿石需求下降;国内外矿山投资力度加大,产能逐渐释放,尤其是近年来国内铁矿山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7%~30%,为钢铁行业提供了资源保障。
 
   与此同时,我国钢的生产总量已经达到79亿吨,历史累计净进口粗钢5000多万吨,累计回收利用废钢铁约20亿吨。由此估算,当前我国钢的蓄积量已经达到60亿吨左右,超过美国钢的蓄积量。王晓齐指出:“未来,废钢铁将逐渐替代铁矿石成为钢铁行业的主要原料。这些都为钢铁行业的资源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铁矿石等原料的需求量将减少,由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