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600亿治霾与“提头来见”

2014-03-18 262 0


 
  北京市拟花7600亿元治理雾霾,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就治理雾霾立下了军令状,如果治不好就“提头来见”。王安顺说,“提头来见”既是句玩笑话,也是分量很重的一句话,说明了对治理雾霾的重视。
 
  当雾霾席卷中国,当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在雾霾中变得模糊,当那些高楼大厦无法再展现自己的雄姿之时,治理雾霾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环保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民生问题。
 
  76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2013年北京市的财政收入是3661.1亿元,7600亿元相当于北京市两年的财政收入。一个北京市就要花这么多钱,那么京津冀呢?长三角呢?整个中国呢?光治理雾霾就得搭进这么多钱,那么水污染呢?土壤污染呢?先污染、后治理之路走下去,不但与民众幸福背道而驰,更与经济发展的增长轨迹离题万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不得不回过头来为在创造财富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善后,这样的“财富”有什么含金量?7600亿元,是道沉重的计算题。
 
  “提头来见”虽然有戏谑的成分,但是仔细咂摸,里面何尝没有无路可退、只能背水一战的严肃与悲壮。也许以前,抓不好经济、拿不出靓丽的GDP数据,就要“提头来见”,可现在,治理不好雾霾、提供不了安全清洁的空气质量,就要“提头来见”。这是一种执政理念的嬗变,可真要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落实到位,“提头来见”就绝不能止于笑谈。当然不是真的提头来见,可是都花了这么多的钱了,倘若还治理不好,该负什么样的责,受什么样的处分,要挂钩,要明确,要形成制度。专家都说了,治理雾霾要花三十年,从漫天毒雾到蓝天白云,伦敦治雾花了半个多世纪,可见彻底治理好雾霾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在一任北京市长手上就能竞全功的。这一任得治,下一任还得继续干,所以“提头来见”不能只是一时的要求,更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考核硬件。北京在2011年率先提出“十二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具体计划。然而,这一目标实施以来,被质疑流于空谈。原因在于,始终没有建立有效的考核标准。所以,提头来见得动真格的。
 
  军令状是立了,可对空气质量限期达标的要求谁来评估,谁来考核,谁来处罚,谁来监督,得建章立制,成文成法。这样,“提头来见”的意识才能真正深入每一任执政者心中,惟其如此,才能有朝一日,7600亿元不用花在治理污染上,而是用在其他民生项目中。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