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斯特恩:中国不应成为世界建筑的试验场

2014-03-13 169 0


  
  自20世纪60年代领导发起建筑界“后现代主义”运动之后,罗伯特·斯特恩(下称斯特恩)一直被业界尊崇为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的鼻祖。已连续3届担任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的斯特恩,于2011年获得了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理查德H德里豪斯奖”。
  2013年3月的一个清晨,阳光照射进洛克菲勒大厦斯特恩的办公室内。
 
  这位73岁的犹太建筑大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连贯清晰的逻辑、声情并茂的比喻向我们讲述他自己从后现代主义到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转变,阐述自己对中国建筑市场的理解,半个世纪的建筑世界风云在他深邃睿智的眼神中反复折射。
 
  从后现代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斯特恩是最早将后现代主义这个理念用到建筑上的大师之一,但对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看法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他在早期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提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主张用历史建筑因素和美国的通俗文化来赋予现代建筑以审美性和娱乐性。
 
  随后的斯特恩从理论上把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加以整理,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他的《现代古典主义》一书中完整地归纳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依据,他提出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在斯特恩长长的作品名录中,可以看到他的建筑实践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迈阿密大学牛津FSB、东京迪斯尼大使酒店、哈萨克斯坦6星级丽嘉酒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斯特恩与文丘里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斯特恩后来的一些作品中,斯特恩逐渐开始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进行公共建筑设计,意在召回现代主义之前的美国建筑历史的愉悦感。
 
  斯特恩后期的作品,如美国纽约中央公园西15号、美国第二大总统图书馆——布什总统图书馆都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
 
  纽约中央公园西15号坐落于原五月花酒店原址上,建筑包括两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石材立面大楼,站在这里可以直接眺望纽约中央公园。斯特恩让这两栋建筑在中央公园、第五大道和公园大道两侧古老而庄严的建筑群交相辉映中,极致地展现出专属于新古典主义建筑的魅力,并且为其增添了现代化的便利设施。这两栋建筑也因此成为世界众多富豪名流们梦想的住宅和办公场所,花旗银行前首席执行官Sandy Weill最近将他在该大楼的顶层阁楼以8800万美元的高价挂牌出售,合每平方英尺13048美元,创下整个纽约住宅的最高售价,折合人民币55440万元整,将纽约整个城市的房价推上了顶峰。
 
  小布什总统图书馆是美国第二大总统图书馆,图书馆选址是在南卫理公会大学校区内,这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老大学,很多都是红砖的建筑结构,比较符合他过去一些经典作品的建筑风格,总统图书馆建成后,他会将建筑的外立面覆盖上得克萨斯当地的红砖和白色的石灰石。
 
  从业近五十年,相比较起前期的风格,斯特恩中后期的设计风格与建筑的大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地理位置等衔接与处理更加行云流水。对于后期建筑设计风格的转变,斯特恩坦言,这种转变是跟自己建筑思想越来越成熟有关系,与其说是建筑风格发生了变化,不如说是在他心中这更是建筑文化的变迁。
 
  在他看来,被世人定义为“后现代主义”的风格很重要。这其实是一种建筑的语言,包括非常重要的,即便是有一段时间被大家很摒弃的现代主义,也是一种建筑语言。设计师的任务之一就是用不断学习的建筑语言来表达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变迁。
 
  “我的作品一直强调自己的现代化风格,但是我也十分尊重城市的传统文化,我会学习过去的建筑文化,并将它融入到现代的、当地的文化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城市进化的过程中,又能保护传统文化。”关于现代风格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斯特恩如是说。
 
  试水中国建筑市场
 
  随着近两年中国建筑市场的崛起,自2003年以来,斯特恩已经在中国市场推广他的建筑理念。
 
  这其中就包括斯特恩2009年在厦门为万科集团设计“湖心岛”,这是一个近20万平方米的住宅开发项目,项目位于厦门岛内最为中心的地理位置,拥有厦门岛内唯一淡水生态资源湖边水库。“他们的建筑外立面、观景露台、以及窗外景观的设计几乎和中央公园西15号一模一样。”《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
 
  2011年斯特恩设计的香港干诺道中50号落成,该建筑位于香港中环商业区核心干诺道中,凭借其简洁的古典式细节设计和独特的选材,从周围无数的建筑设计中脱颖而出。2012年5月干诺道中50号被农业银行以50亿港元整体收购,每平方米售价高达24.86万港元,也刷新了香港单栋写字楼成交纪录。
 
  2013年,斯特恩在中国的另外一个重要项目也即将展现在中国人面前,那就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个综合体项目——大连中航国际广场。
 
  该项目位于大连市中山路核心地段,结合大连中山路的历史,斯特恩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石材干挂立面的大量使用诠释出醇厚的历史痕迹与文化底蕴,古典而简约的建筑风貌,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了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的文化品位。
 
  在大连中航国际广场这个项目上,斯特恩将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斯特恩眼中,大连这个城市从建筑学上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因为它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这座城市的建筑从1920年起就受到西欧、日式和中国本身传统建筑的影响,而大连的中航项目坐落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街区,项目自身的占地面积很大,给了设计师足够的发挥空间。
 
  在整个项目中,不仅囊括了大连风景名胜和繁华的集中地中山路,还有其他一些颇有历史和文化的街道。所以斯特恩在对项目进行规划时,也与中航国际广场的同事们不断进行沟通,来确认需要保留原来的那些路的结构,这些保留下来的路与路上的建筑风格还需再进行建筑风格的统一与巩固。这也是斯特恩所坚持的建筑从设计本身来讲要实现一种都市的融合。
 
  斯特恩给整个项目定位为一个综合体,不光是只有居住或者只有购物、办公的单一功能,而它是一个综合功能的体现,只有综合功能才能体现这个城市的活力。而得益于大师的手笔,中航国际广场已于2012年底摘得香港地产周“金紫荆花”大奖的殊荣。
 
  斯特恩表示,如果未来有合适的机会,他会将中国古典东方建筑风格引入他的新作中,他希望自己的建筑在中国同样可以成为城市中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城市居民可以在其中享受生活。
 
  中国建筑应有自己的风格
 
  虽然厦门 “湖心岛”、香港干诺道中50号、大连中航国际广场是斯特恩正式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第一步,但他对于东方建筑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而随着对中国建筑和国际建筑的交流日益加深,他对于中国的建筑风格有着自己的批判。
 
  从奥地利小镇到埃菲尔铁塔,甚至整个曼哈顿,当今中国的建筑设计,盲目照抄照搬国外著名建筑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
 
  斯特恩认为,当今的世界存在很多国际间的交流,建筑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交流,从理论上来说存在着完全把当地的建筑拷贝过来的可能。美国在18世纪末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彼时,刚刚富裕起来的美国,也同样从欧洲学习了很多东西,把当地的一些建筑风格都搬到美国。
 
  在他看来,这些行为都可以理解,而且这也是建筑交流不断进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阶段。大师虽然承认这是一个历史阶段,但对这种做法忧心忡忡:从建筑本身来讲,如果长期这么做,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欧洲,这样的做法都比较危险,因为从长期的角度看来,它会破坏当地的文化传统。“我觉得应该把过去的东西学过来然后融入到当地文化中间,把过去和现在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有新意的未来。”斯特恩觉得这是解决当地文化与拿来主义的好办法。
 
  当国家大剧院、北京奥林匹克公园、CCTV大楼等越来越多的建筑出现在中国时,外界很多人都说中国又变成了世界建筑的试验场。
 
  针对越来越多类似的业内评论,斯特恩认为,有些建筑在中国的确取得了成功,但有些建筑却让整个城市和它的文化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我不赞成把中国变成了一个世界建筑的试验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近些年来大家都有意识地保护一些传统建筑,就像大家知道的北京呼吁保护一些胡同和住宅结构等。我在自己的作品中一直强调自己的现代化风格,但依然会非常尊重现代的城市化进程中间找回原来的城市结构风格。这种方法使作品中两种风格都体现出来,而这个做法是最近几年常被大家所忽略的。”斯特恩说。
 
  这位对中国十分熟悉的建筑大师十分欣赏东方建筑,他办公室的图书馆里有很多有关中国建筑的书籍。他曾在其作品中使用过鹅卵石等东方建筑素材,在他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也有很多中国人。
 
  在斯特恩的眼中,中国几千年的建筑传统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比如封建帝王时代的四合院,上海的外滩,这些都是中国自己的建筑经历,这些传统建筑风格本身永远不会过时,也是设计师们应该坚持的风格。
 
  “从世界各国来看,无论古罗马还是西班牙,在帝国到处征战时都会把自己的建筑经历、建筑风格反复使用,而唯一不同的是每次使用时会有一些细节的变化,但是大体的结构、风格都会得以保留,设计师们总会汲取过去的精华适应当时的要求。在过去与‘现在’中寻求一个最合适的呈现方式,我想中国也应该这样。”斯特恩建议。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