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措施应对水泥产能过剩

2014-02-28 168 0


  要认识产能是怎么形成的,离不开国际大背景。实际上中国很大一部分产能是在世界第四轮产业转移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产能的形成、产业的形成、产业体系的形成,是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产能。
  在市场调节下,适度产能过剩是有利的,可以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水平。然而严重产能过剩,特别是水泥这种资源能源依赖性行业的严重产能过剩,会对社会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主要危害有四点:一是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二是给环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三是对资源造成了比较大的浪费;四是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和保证。
  近年来,国家对水泥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导向出现了措辞的变化:一开始为“控制总量”,后来为“抑制总量”,再后来为“遏制总量”,最近这次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这些措辞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水泥行业发展的变化。从过去的要求控制,演变到了非控制不可的程度。目前,我国水泥行业总产能是30.7亿吨,人均水泥产能高达2吨,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来看,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高的产能过剩。而水泥行业的盈利能力,自2011年达到历史顶峰后便开始下降。2011年1吨水泥可以赚50多元,目前在20元左右。总体来看,水泥的总产量是在增长的,而盈利能力是在下降的,这就是一个行业产能过剩的具体表现。
  造成产能过剩的根源
  适度的过剩是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可以优胜劣汰,可以使社会平均利用率发挥作用,从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所以,适度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是,过度过剩、绝对过剩、行政性过剩,就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行政过度干预的产物。
  造成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很多,具体来看有三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地方政府对水泥行业进行无原则的发展和缺乏管控。2009年之前,国家对水泥行业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宏观调控层面,水泥生产项目建设的审批权、核准权均由地方政府管控。由于水泥生产投资少、盈利快,所以许多地方政府将水泥生产线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这使得水泥产能增长得特别快。
  第二,水泥行业短期盈利快,吸引了大量不了解行业现状的民间资本投资。受短期利益驱使,加上水泥生产技术门槛下降,这几年有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出现集中投资的现象。水泥行业变成一个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行业,甚至有些人把它当成一种投资品看待。
  第三,许多大型企业对水泥项目的投资是非理性投资。部分企业为扩张市场、抢占资源建设生产线,造成了局部地区严重的过剩,整个行业获利空间被大大压缩。
  化解过剩产能的途径
  化解过剩产能要采用智慧的办法,既保持我们制造业的竞争力,又把弊端和长期积累的问题,特别是严重的过剩产能化解掉,这样中国才能更强,中国才能真正从一个经济大国迈向一个经济强国。
  此次国家提出化解产能过剩,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二是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三是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具体到水泥行业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宏观调控,遏制产能扩张。对所有项目进行清理,停止一切形式的产能扩张行为。遏制行业内存在的多头审批现象。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尤其是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投资、工业主管部门,国土、环保、质监、安监等部门要严格监督、检查和管理。
  三是加大淘汰力度,降低水泥总产能。推行生产准入复核制度,未通过复核的生产线应限期淘汰。
  四是推进产业升级,引导消费升级。在未来水泥产业升级中,节能降耗技术将成为行业技术升级的重点。在水泥生产过程消纳生活垃圾方面,行业做了很多努力,目前水泥工业对生活垃圾的协同处置在技术层面已经趋于成熟。用水泥窑消纳生活垃圾比用其他处置方式更环保,因为水泥窑的温度比较高,有1400多度,一些重金属在水泥的熟料里被稀释掉,几乎不产生二恶英。现在很多企业生产线建立了垃圾处置的工艺,但是苦于拿不到垃圾。而国外在这方面非常成熟,发达国家水泥生产线基本上都采用协同焚烧垃圾处置的工艺。
  五是引导消费。推广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改善当前大量使用低端水泥产品现状。据测算,如果推广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可以使水泥总量有一个比较大的下降幅度,这都是节能减排非常好的途径。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