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科技社团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4-02-28 236 0

 

 

机械行业科技社团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机械行业科技社团工作座谈会现场

  2013年4月16日,中机联在京组织召开机械行业科技社团工作座谈会。会议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两会、中国科协八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进“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落实,交流研讨服务行业科技、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和作法为主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机联会长王瑞祥,中机联执行副会长张小虞、于清笈、赵驰(兼秘书长),副秘书长李海燕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的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

 

  王瑞祥会长在机械行业科技社团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座谈会上,王瑞祥会长作了题为《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在建设机械强国伟业中再创新佳绩》的讲话并提出三点意见:

  一、简要通报今年以来行业经济运行概况

  今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机械工业推进转型升级、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攻坚之年。全行业按照中央的整体部署和对全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继续围绕实施“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开年以来,在去年行业产销双双实现12%以上增长指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据统计,1-2月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1%,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49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的增幅提高0.47个百分点;完成销售收入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22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的增幅提高0.76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为97.22%,比上年同期提高0.17个百分点。在统计的120种主要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有73种,占60.8%,其中增幅超过2位数的产品有49种,占全部上报产品的40.83%。增幅较大的产品类别是饲料专用设备、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等,同比增幅均在1倍以上。玉米收获机械、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风机、气体压缩机、钢绞线、模具、工业链条金属集装箱等产品的增速均超过30%。从各分行业看,除工程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2.59%外,其余行业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农机、仪表、石化通用、机床工具、电工电器、基础件、汽车、机械设备修理等行业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占机械工业权重较大的汽车行业增速达15.84%,同比提高8.39个百分点。内燃机行业增幅最大,达18个百分点。

  总体看,机械工业在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之后,现已步入中速平稳增长的新阶段。但在外部约束因素依然较多、形势环境依然严峻的背景下,行业经济运行始终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坚持为保工业保全局做出贡献,实属不易。这是全行业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大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体现,其中也饱含着各个学会同志们辛勤工作的成果。借此机会,我代表中机联向大家表示感谢和问候。

  二、机械工业全国性科技社团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机械工业全国性科技社团是以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组成的行业学术组织。长期以来,伴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跨越发展,各学会在中国科协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整体部署与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遵循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行业科学素质服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与自觉加强自身建设的工作定位,本着“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力量、创新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在为政府与社会服务中发挥了科技智库作用。各学会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了专家多、行业熟、水平高等优势,针对国家产业发展大局与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积极献计献策,较好地发挥了“科技智库”的参谋助手作用。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根据《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提出的加强“三基”产业发展的建议,经过调研、座谈编写的推动“三基”技术与产业发展的专项报告,受到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关注,并做出重要批示,相关部门正在制定专项实施方案。仪器仪表学会坚持发动和组织科学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重要建议多达14项,受到高度重视。去年以来,落实贾庆林同志对“关于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批示和中国工程院主导的“制造强国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专项课题,展开了系列工作,取得成效,会同有关方面形成的《加快推进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三部”(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一委”(国家标准委)文件正式印发全国。在为社会服务中,汽车工程学会深入研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提出的政策建议得到国家高层重视,推动了规划出台和电动汽车试点。以大学生方程式赛车为切入点举办的大赛,积极推动了我国汽车科普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内燃机学会围绕节能环保的社会主题举办的院士、专家与青年学生共话PM2.5等科普活动,受到一致好评。仪器仪表学会坚持多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测量与仪器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为推动科技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在行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中发挥了科技引领作用。各学会注重发挥院士、专家的学科引领作用,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如电工技术学会以促进行业发展科技创新为目标,围绕电工科技发展趋势,积极组织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仅去年就举办学术交流、专题研讨活动118次,参会人员达12000多人,发表学术论文、专题报告2800多篇。。动力工程学会针对行业关注的热点和共性问题,先后举办了10次学术交流活动,交流论文300多篇,参加人数达到700多人次。汽车工程学会以能力提升项目为导向,提高学术交流和服务创新的质量水平,积极完善行业技术发展报告制度,努力打造权威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实施精品工程,组织召开的全球汽车工程师联合会(FISITA)大会,多项指标创历史之最,被FISITA誉为其发展的里程碑。同时,中国专家首次接任国际汽车最高学术组织FISITA的主席职位,提高了我国汽车技术界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国际化合作。为推动技术创新联盟实体化发展,注册成立了“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起产学研合作的有形载体并探索形成长效机制。内燃机学会围绕“内燃机节能减排与智能化”等热点问题,举办学术交流活动14次,参加人数1481人次,交流学术论文593篇,编辑出版论文集5册和论文集光盘4张。机械工程学会积极推动“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工程的实施,召开动员大会,推动产学研协同合作,举办数控工程师高端培训,受到广泛欢迎。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创新论坛走进山西”系列活动,与会人员达千人,取得较好效果。  三是在为会员与企业服务中不断开拓增强了凝聚力。电工技术学会积极开发服务资源和服务产品,现已有10多个专业委员会建立了工作网站,组织编辑出版了《电气技术发展综述》,收录了31篇行业发展报告,开辟了全面了解电工行业发展状况的服务窗口。仪器仪表学会连续召开两届业内“学术、产业大会”,邀请国内多名顶级专家作前瞻性的科技发展报告,深受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的欢迎。围绕新生代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需求,利用学会资源,加强与国际同行组织的联系,开展产品研发和应用培训。并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创建5-6个会员服务中心和与各分支机构秘书长的会议服务系统。内燃机学会运用《内燃机学报》等多种期刊,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推进学科发展。农机学会成功举办了以“创新•共赢•发展”为主题的“2012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得到了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CIGR)、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 (ASABE)的特别支持。同时,积极帮助会员企业开拓海外发展空间,引进技术设备、开展和组织国际合作项目、实施走出去战略。仅去年就接待来访外宾18个团组,派出研究员、工程师约180余人赴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合作洽谈,承办援外技术培训项目6期,培训了来自40个国家的144名学员。动力工程学会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强新产品鉴定与推广工作,去年先后组织了我国自主研发的“600MW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等多项鉴定评审工作,深受企业欢迎。

  四是在学会自身建设发展中积极进取迈出了新步伐。各学会坚持在做好各项服务的同时,自觉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了科学民主办会,加强了基础管理与分支机构管理, 规范了运作流程,注重了内部治理机制的形成,打造了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品牌活动与项目,扩大了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机械工程学会借换届之机,进行了人员调整、制度制修订,并组织力量制定了学会五年发展规划要点及实施方案,经理事会通过落实。汽车工程学会从抓团队建设与能力建设入手,促进了学会秘书处专业化、专业化与年轻化。现已形成一支40以下年龄为主体、党员总数超过三分之一的百余人组成的职业化、年轻化团队。农机学会加强了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审议通过了管理办法。同时,分支机构十分活跃,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很有生命力,多家学会具有了知名品牌的服务项目。如仪器仪表学会举办的“传感器创新大赛”等引领、启发、推广行业科技发展的活动平台,以及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设立仪器仪表奖学金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机械工程学会举办的“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已发展成为以展览为核心,集学术会议、技术交流、产业发展论坛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平台,成为促进产业发展、行业进步的重要载体。电工技术学会、动力工程学会、内燃机学会、农业机械学会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在国内外、行业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品牌活动,为学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机械工程、汽车工程、仪器仪表等学会,都拥有了自有产权办公用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目前经过努力,内燃机学会已获得民政部4A等级;仪器仪表学在荣获了民政部五A级社团荣誉的基础上,从组织建设、管理程序、资金运作等18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更高的改进目标。汽车工程、仪器仪表、机械工程、电工技术学会等多次荣获中国科协先进学会称号与能力提升专项奖励。

  通过以上情况综述,可以看出行业学会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广泛性强。多家学会团体会员数量上千个,个人会员数万人(机械工程学会7万人,电工、仪表均达5万人),最少的学会个人会员也有上千人。而且覆盖面广,来自产学研政多个领域,辐射到广大企业和基层,成为了团结凝聚与服务行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组织和载体。二是权威性高。多数学会已有了3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的成立于1936年。学会聚集了一批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为国家科技发展顶层设计和政府决策,积极建言献策,得到了高度肯定。同时,一些学会拥有权威的国际认证资质,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有所建树。开展了多领域具有影响的国际性学术活动,在世界科技讲台和权威组织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机械工业乃至中国开展科技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窗口。三是适用性专。学会工作宗旨明确,定位清晰,优势突出,紧密围绕国家发展大局,紧紧贴近行业发展实际,适应企业基层科技发展需求,在科技引领、科技咨询、科技奖励、成果推广以及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在社会科普方面具有影响力,成为了行业发展与社会服务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四是成长性好。学会始终坚持为科技发展服务的宗旨,科学民主办会,注重内部治理与素质能力提高。特别是分支机构管理较规范,制度健全,活动丰富,与学会成为了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统一整体。学会工作深得社会、行业与会员的欢迎和认可,业务与发展能力同步提升,呈现出较好的成长性,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学习借鉴的好做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多数学会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建立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加快提升自身素质与服务能力、培养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实现“四自”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加倍努力。

  三、科技社团要在国家经济社会与行业发展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大家知道,今年已进入“十二五”中期,当前,机械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摆脱低迷状态困难重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运行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行业看,机械工业仍为需求增长趋缓、成本上升过快、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困扰,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产品质量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工艺管理水平落后、知名品牌缺乏、发展方式粗放等矛盾亟待解决,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的任务艰巨繁重。据此,在年初召开的中机联三届五次会员大会上,我们确定了2013年的工作思路(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的部署要求,坚持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落实行业“十二五”总体规划为抓手,稳增长、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政府、服务会员、促进行业发展的能力,抓落实、抓创新、抓实效,全力推进“十二五”目标任务贯彻落实,促进机械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和6项重点工作。上午大家在交流发言中,都结合自身实际对2013年工作做了谋划和安排,我都同意。下面结合当前工作,再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对学会地位作用的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近期,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国科协八届三次常委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对科技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国务院颁发了“十二五国家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创新能力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和产业组织作用问题。这是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时期,党和国家对行业社团的期望和要求。各学会是具有一定发展历史和良好工作基础的科技社团,是中机联整体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联系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定要站在全局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当前学会组织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担负的特殊使命。深刻认识学习贯彻中央领导指示和创新能力规划,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重大科技突破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客观需要。通过学习,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国家对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总体部署上来,增强对学会地位作用的责任感紧迫感。通过学习,提高对机械工业科技发展规律特点和趋势的把握,理清推进行业科技发展的思路和布局,为创新学会工作、提高学会服务水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进一步彰显学会的优势特色,发挥好科技智库的作用。学会要积极主动在贯彻创新能力规划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运用好专家数量多、领域宽、水平专的优势特色,为国家科技顶层设计和政府决策,及时提出发展建议,为推进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思想理论支持。要运用好科技资源丰富、学术、展会活动层次高等优势特色,为提高行业科技国际话语权、科技企业“走出去”以及科普知识传播,积极作为。要运用好会员覆盖面广、服务平台多样等优势特色,为基层科技工作提出发展指南、提供解决方案、创造发展机遇,使学会真正成为政府、行业、会员和企业的科技智库。

  三是要进一步围绕中心紧扣主线,当好行业科技发展的引领者。当前,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全行业的中心工作,而夯基础、攻高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学会要立足于行业工作中心和创新能力建设,谋思路、定要点、出措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科技创新及能力建设的基本计划。如本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与路线图、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重点与措施、人才培养的规划与途径以及实现由大到强的技术标准与标志等,要纳入学会重点工作的范畴。学会在组建科技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科技体系建设中作用突出,要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做好技术支撑,要主动牵线搭桥当好桥梁纽带。同时,要积极参加行业的科技创新与专业性科技活动,主动承接任务做好服务。要继续用好各种服务平台,组织针对性强、内容实、水平高、能够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办好技术讲座、科技咨询、资质认证、人才培训、科技奖励、成果推广以及期刊杂志,使学会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和行业科技工作的推动者引领者。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创办一流行业学会。近年来,学会大力实施“能力提升计划”,取得了显著成绩,内部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升,一些学会已初步建立起市场化运作与专业化职业化人才培养机制,为自主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从面临的形势和自身存在的不足看,各个学会还需要在自身建设上下些功夫。主要是:在基础工作方面,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提高管理能力与执行力;在内部治理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加强,特别是要加强对数量众多的个人会员与分支机构的管理,使其规范化制度化,以形成以章程为核心、按市场化原则规范运作的运行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加快培育特色的学会文化;在队伍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形成一支思想观念新、专业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职业化团队;在培育品牌学会方面,要进一步全面规划、总体布局并促进科学实施,多创品牌工程,多出名牌项目,不断提升学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这些,也是中机联和广大行业协会目前要着手做的,还望大家加强交流,互帮互促。希望各学会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把你们的工作安排、主要成果、新鲜经验、典型事例及时反映给我们,以便交流推广。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望及时反映给我们,大家共同研究解决。

  同志们,今年及“十二五”时期,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行业协会、学会可以大有作为的机遇期。中机联将一如既往的重视和支持各个学会的工作,并将与大家一道,共同为自身发展与实现机械工业强国目标努力工作。希望行业学会能走在前面,创造新经验,再创新佳绩。

  张小虞执行副会长传达了中国科协八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并对“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作了解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彦敏、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相精、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幼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付于武、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韩鲁佳、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秘书长吴国明、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专务委员杨奇娟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