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三十五年间 中国基础设施实现飞跃

2013-11-26 152 0

   这一天注定要载入中国交通史册:2013年10月31日,西藏墨脱公路正式通车—“全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成为历史。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墨脱公路项目办主任邹宗良说,墨脱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六项之最”: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墨脱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全县各族人民世代梦牵魂绕的夙愿,结束了墨脱"高原孤岛"的历史,必将进一步加快墨脱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步伐。”墨脱县县长扎西说。

    这仅仅是改革开放35年中国基础设施实现飞跃的一个缩影。谈起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凤懋润感慨万分。

    2007年6月,中国桥梁工程师代表团前往美国匹兹堡参加第24届国际桥梁会议。大会安排凤懋润作报告,内容是中国桥梁建设。报告得到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凤懋润落座后又不得不两次起身鞠躬致谢。凤懋润回忆说:“许多华裔桥梁专家会后告诉我,知道祖国这些年发展快,但没有想到这样快!进步这样大!你们干得好,敬佩呀!”

    谁能想象,35年前,中国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而到2012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62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谁能想象,35年前,铁路上跑的是老式机车,速度缓慢,而截至2012年12月底,高铁运营里程达9356公里,运营里程、运行时速、在建规模、发展速度,均位居世界第一。

    2004年,中国着手引进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列车技术。2008年年底,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时速350公里。2010年,时速380公里的CRH380A下线。6年时间,中国走过发达国家近50年的高铁路。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取得质的飞跃的35年。今天,我们正在智能交通领域迈出新的步伐。“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中国的智能交通从起步到与国际接轨甚至在某些领域领先,智能交通已经成为城市解决交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技术手段,北京、上海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都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王笑京说。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