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失稳破坏形式及防止措施

2025-03-25 2245 0

一、边坡失稳的破坏形式和原因

      大量计算和实际观测表明,基坑边坡破坏形式与土层的岩土性质、地面超载以及边坡形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一)基坑边坡主要的破坏形式

1、沿近似圆弧的滑动面转动,这种破坏常常发生在较为均质的粘性土层。

2、沿近乎平面的滑移,这种破坏常常发生在无粘性土层。

(二)基坑边坡失稳的原因

      土坡的失稳常常是在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触发和加剧的,一般有如下几种原因可能导致边坡原来受力状态失去平衡。

1、受荷

      由于地震或临近基坑打桩、车辆行使、爆破等原因,使得侧向水乎压力增加,破坏了原来的平衡状态。

2、土体抗剪强度降低

      由于水的作用而发生风化、淋溶、矿物成分的变化,或当边坡暴露时,雨水和地面水渗入边坡,导致含水量增加及孔隙水压力上升和土体软化,或发生变,从而最终造成土体的抗剪强度逐渐降低。对于饱和砂性土,打桩、车辆行驶、爆破、地震等引起的振动常常导致砂土的液化,从而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

3、静水压力的作用

      降雨或人为因素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增加了边坡的侧向静水压力。

二、大开挖基坑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出现施工工况和原设计条件不相符合的情况,或者设计中难以考虑周全的施工情况,此时必须对基坑边坡重新验算。如果安全度不足,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所以施工过程中应注意:

1、不要在已开挖的基坑边坡的影响范围内进行动力打入或静力压入的施工活动,如必须打桩、应对边坡削坡和减载,打桩采用重锤低击、间隔跳打。

2、不要在基坑边坡顶堆加过重荷载,若需在坡顶堆载或行驶车辆时,必须对边坡稳定进行核算,控制堆载指标。

3、施工组织设计应有利于维持基坑边坡稳定,如土方出土宜从已开挖部分向未开挖方向后退、不官沿已开挖边坡顶部出土,应由上至下的开挖顺序,不得先切除坡脚。

4、注意地表水的合理排放,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或渗入边坡。

5、采用井点等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6、注意现场观测,发现边坡失稳先兆(如产生裂纹时)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有效施,提高施工边坡的稳定性,待符合安全度要求时方可继续施工。三、基坑边坡失稳的防止措施

(一)边坡修坡

      改变边坡外形,将边坡修缓或修成台阶形(图4-11)。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减少基坑边坡的下滑重量。因此必须结合在坡顶卸载(包括卸土)才更有效果。


(二)设置边坡护面

      设置基坑边坡混凝土护面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地表排水经裂缝渗入边坡内部,从而减少因为水的因素导致土体软化和孔隙水压力上升的可能性。护面可以作成10cm混土面层为增加边坡护面的抗裂强度,内部可以配置一定的构造钢筋(如6@300),如图4-12所示。


(三)边坡坡脚抗滑加固

      当基坑开挖深度大,而边坡又因场地限制不能继续放缓时,可以通过对边坡抗滑范围的土层进行加固(图4-13)。采用的方法有:设置抗滑,旋喷法,分层注浆法,深层搅拌法等


      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必须注意加固区应穿过滑动面并在滑动面两侧保持一定范围。一般地,对于混凝土抗滑桩此范围应大于5倍桩径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