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在中国的起源

2013-10-18 172 0

             桩在中国起源于距今6000-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考古学家于1973年和1978年相继在长江下游以南浙江省东部余姚市的河姆渡   

  村发掘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占地约4万m2的木桩和木结构遗存。经放射性碳14测定,该遗址的浅层第二、第三文化层大约距今6000年,深层第四文化层大约距今7000年。这是太平洋西岸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一处文化遗址,也是环太平洋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一处文化遗址和木桩遗存。参见图1-1和图1-2。

 

  据报道,美国肯塔基大学的考古学家曾于1981年在太平洋东南沿岸智利的蒙特维尔德附近的森林里发现了一间支承于木桩上的木屋,经放射性碳14测定,据称是距今约12000至14000年前的文化遗存。它可能比中国的河姆渡遗址大约还早6000至7000年。但是该木屋遗存迄今未闻有任何后续报道。  

  中国的考古学家自1996年10月至1997年1月,又在浙江余姚市的鲻山(东距河姆渡约10公里)等地发掘了木桩遗迹,其时代与河姆渡遗址相同。    

  河姆渡出土文物表明,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已具备了制桩和打桩的成套工具,其中包括使今人十分惊奇的带有木柄且用榫卯结合的石斧、石凿、石槌、木槌,以及用动物骨制成的锐利的刀具等。  

  河姆渡现今海拔高程平均约3~4m。所发掘的第四文化层位于今自然地面以下约-3.25至–3.80m。其所出土的数百根木桩或直立,或微斜,大多高出当时地面约800mm至1m左右。  

  图1-2所示木桩,其截面有圆形、方形和板状三种。圆桩直径约Φ60mm~Φ180mm不等;方桩尺寸约 60mm×100mm 至150mm×180mm不等;板桩厚度约14至40mm,宽度约100~500mm不等。桩的入土深度一般为400至500mm,承重桩的入土深度约1m多;桩的下端均被削尖。  

  考古研究认为,根据这些木桩的排列规律及其附近所出现的众多的带有榫头、卯口或互相绑扎(当时已用绳绑扎)的大小梁、龙骨和地板等木构件推测,这些木桩应是3栋高架木屋的桩基础。木屋的纵长×进深大致分别是26.4m×6.9m,21.6m×7.5m和11.6m×6.9m。研究认为,该处古地貌应是背山面水的一片沼泽。木屋采用高架,主要是为了临空避水防潮;木屋较长,乃是氏族共居之所需。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