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底盾构遇两大难题,武汉地铁12号线成功“闯关”

2024-03-14 85 0

  武汉地铁12号线是一条越江地铁。挖过江隧道时,江底都挖到些什么,它们是怎么上岸的,又去了哪儿?11日, 记者直击武汉地铁12号线建设现场,找到答案。
武汉地铁12号线越江隧道凌吴村站—国博中心南站区间成形隧道。通讯员袁永华 摄
武汉地铁12号线越江隧道凌吴村站—国博中心南站区间成形隧道。通讯员袁永华 摄
  路遇黏糊糊的“年糕团”
  盾构机改用羊角状刀具
  11日,深达40米地下,经过10个小时的施工,凌国区间前方传来好消息:成功为超大盾构机“江城先锋号”更换刀具4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江城先锋号”就是江底隧道掘进的关键。
  武汉地铁12号线过江隧道从汉阳区国博中心南站出发,穿越长江后,将到达位于洪山区的凌吴村站,全长3.37公里。凌国区间,是地铁环线12号线两条穿越长江隧道之一。2022年5月,超大盾构机“江城先锋号”从国博中心南站始发。
  “凌国区间70%的隧道位于水下,江底盾构,最怕遇到高黏性的泥岩地层。”武汉地铁二级项目经理王斌介绍,根据勘测,凌国区间有约800米长的全断面泥岩地层,这些泥岩就像年糕团一样,容易糊住刀盘,导致盾构机无法正常前进。
作业人员更换盾构机磨损的刀具。通讯员袁永华 摄
作业人员更换盾构机磨损的刀具。通讯员袁永华 摄
  这次负责掘进的“江城先锋号”是量身定制的,开挖直径12.56米,相当于4层楼高,可对付“原状较硬遇水变粘”的“年糕团”,也并非轻而易举。
  针对泥岩,施工方中铁隧道局项目副总工程师吴磊介绍,始发前,就已对盾构刀盘进行改进,加大刀盘开口率。可当掘进至800米处时,就发现盾构机外圈重达100多公斤的“保径刀”磨损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项目部当机立断,把刀具改成羊角形状。这种刀具像农村耕地的犁,切下的泥岩体积较大,没有那么容易软化糊住刀盘。
  随着刀具的优化,盾构机掘进速度达到9.6米/天。这一速度,是采用传统刀具的8倍。
负责12号线凌国区间越江掘进的“江城先锋号”盾构机。通讯员袁永华 摄
负责12号线凌国区间越江掘进的“江城先锋号”盾构机。通讯员袁永华 摄
  大石来了出不来
  “心脏搭桥”上副管
  除了泥岩,还有石头。当盾构机掘进至1000米时,前方遇到了许多大石头。石块的输出成了难题。
  隧道内,记者看到两根直径50厘米的管道,一直从洞口通往盾构机,它们就像是盾构机的血管,一根负责向洞外输送掘进时产生的渣土,另外一根负责向洞内盾构机输送新鲜泥浆。
  石头直径过大,必然发生管道堵塞。为了防止石头阻塞管道,盾构机只能停下来,采取人工清石,如此一来,工效大大降低。
作业人员检查盾构机掘进磨损的刀具。通讯员袁永华 摄
作业人员检查盾构机掘进磨损的刀具。通讯员袁永华 摄
  为此,项目部又想到了“心脏搭桥”的办法,在主管道一侧加装副管道,一旦主管道“肠梗阻”,就由副管道接替输送。
  问题解决一个又来一个,当盾构机掘进至1200米处,直径约30厘米的石头越来越多,向外输送渣土的管道堵住了22次,仅靠副管道也无法完全解决。
  “后来我们又设置隔栅,把大石块留下,进入采石箱将其破碎成直径20厘米以下的石块后运出。”施工方中铁隧道局项目经理史渊说。
作业人员操作“江城先锋号”盾构机掘进。通讯员袁永华 摄
作业人员操作“江城先锋号”盾构机掘进。通讯员袁永华 摄
  泥岩上岸“干湿分离”
  泥浆还可循环再利用
  到今天,武汉地铁已建成的穿越长江线路共4条,分别是2号线、4号线、7号线、8号线。最早建成的2号线已经安全运营12年。
  “盾构机在江底掘进,难度是相当大的。”武汉地铁股份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宁介绍,长江武汉段江底砂层下分布有泥岩和砾岩,砾岩主要为泥质胶结。泥岩和砾岩基质中黏土矿物含量高,黏性极大,极易在盾构刀盘上结成泥饼,使盾构机排渣不畅。不仅如此,砾岩中的砾石主要由石英岩和石灰岩组成,硬度很高,最大粒径可达20厘米,这些会降低盾构机的施工效率低,使刀具磨损严重。“因此每一次盾构施工,我们都会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质勘测条件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施工。”
  上岸的泥岩和石头又去了哪儿?现场负责人介绍,从隧道运出来的泥岩会输送到分离设备进行渣土分离,分离后的泥浆进行循环使用,干的渣土和石块则运送到消纳场按规定处理。
  截至目前,全长3.37公里的武汉地铁12号线越江隧道凌国区间,已成功攻克两大技术难题,顺利掘进3.23公里,预计今年5月贯通。掘进还剩最后140米,记者将持续关注。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