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大盾构“海宏号”盾构机每天掘进2米

2019-12-17 663 0

每天掘进2米,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大盾构“海宏号”正在奋力“前行”。“海宏号”整机长度约158米,总重约2840吨,可有效克服了海上岩溶注浆施工中受航道船舶出入、水下地质情况复杂、刀具异常磨损等困难。目前“海宏号”正在中风化白云质灰岩地层掘进。

四大施工难点构成“世界性难题”

大连地铁5号线火梭区间跨海大盾构隧道下穿梭鱼湾海域,全长2870米,其中海域段2310米,陆域段560米,海底距隧道顶12.2-22.8米,海水深度9-14米。隧道采用直径12.26米泥水平衡大盾构施工。一般地铁施工的盾构直径在6-7米。

据悉,该区间面临四大施工难点:长距离全断面硬岩掘进,最高岩石抗压强度达118兆帕;隧道底部距离海平面最深达49米,穿越地层破碎、透水性强,且与海水相连、水头压力大,接近0.5兆帕;盾构施工将穿越1538米岩溶地层,岩溶发育强烈、穿越三大溶洞群,专勘揭示最大溶洞高29.8米;盾构下穿铁路、军港码头、航道等重要设施。

盾构掘进难度非常大,安全风险极高,工程尚无先例可循,被业内专家定性为“世界性难题”。

“海宏号”的顺利始发,标志着这项需要穿越黄海海域溶洞群地层、面临系列世界性施工技术难题的大盾构海底隧道——“超级穿海”工程建设进入攻坚阶段。

为破解难题定身打造“大国利器”

盾构机整机长度约158米,总重约2840吨,核心部件的设计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均处于领先水平。

科技先行确保项目施工安全。为了确保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施工安全,大连地铁5号线项目公司在施工管理中充分运用“四新技术”。积极开展了BIM技术应用和工期预警智能管理研究安全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创新、大连特殊地质及复杂环境下地铁围护结构设计标准监测对策研究等科技攻关。

大连地铁先后组织召开了15次大型专家咨询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勘察设计大师等多名专家,共同会诊“超级穿海”工程,对各种风险进行辨识、研究预控措施,以确保海底隧道岩溶地层大盾构施工安全。

大连地铁5号线是大连市首条采用PPP模式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是中心城区“四纵两横”轨道交通线网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连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的首条建设线路,南起虎滩新区站,沿滨海路、解放路、友好路、甘井子路、泉水规划道路布置,北至后关村站。

线路全长24.484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18座,其中换乘站7座,平均站距1.37公里。车辆选择国标B型车,采用6辆编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

截止目前,大连地铁5号线全线共设18座车站,目前已有17座实现开工建设,其中虎滩新区站、秀月街站一期、梭鱼湾南站、梭鱼湾站、甘井子站一期、中华路站一期、泉水东站等共11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全线2021年洞通,2023年全线通车试运营。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