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地铁建设的“侦察兵”

2018-12-24 293 0

地质勘探:地铁建设的“侦察兵”
地铁九号线丹霞路站地质勘探现场
 
  城建故事会

  南京目前正处于轨道交通大发展的黄金期。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周期长、工序复杂,市民朋友们可能并不了解,在正式施工前,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环——工程勘察。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勘察可谓是地铁工程的“侦察兵”,通过不同的勘探手段,揭示地层的“秘密”,为后期工程建设提供必须的资料,这非常重要。勘探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并影响到工程实施的成败和投资的大小。

  地铁工程线路长,结构类型又多,既有地面部分,又有地下线路和高架,还有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停车场、变电站等,涉及地域较广、地质条件复杂。在勘察中,要对所有的土层进行剖析,了解一层层的分布情况是什么样,要绘制出土层结构的分布图,还要和老的地形图进行比照,判断下面是田,还是河塘,或是空洞等。只有了解了土层才能决定选用什么样的盾构机、采用什么样的工法。

  在主城区勘探施工时,往往还面临着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交错的情况。在南京,地铁线路有的要穿越长江、有的要穿山,还有的要经过文物保护区,或是经过机场和高铁站,还得注意不能破坏周边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地铁5号线某区段勘探过程中发现,该地区地下水含水层位于地面下20米左右,属于破碎岩石含水层区。由于地下水压力大、水量丰富,水头高出地面2米左右,会对地铁结构体产生压力,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调整设计参数,进行结构加强。像地铁3号线和10号线这样穿越长江的线路,由于长江漫滩地层里含有淤泥腐植物,会产生甲烷等有害气体,损害工人健康,后期施工过程中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影响施工安全。在地质勘探时,特别要注意检查是否存在淤泥腐植物等易产生气体的沉积物,根据现场钻探的情况,实时观察是否有甲烷等有害气体排出,并及时做好记录工作,为后期地铁设计中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在地铁1号线南延工程中,百家湖段地下砂层胶结成块,过于坚硬,这种情况会造成盾构阻力大,易导致机械损伤,因此在进行详细的勘察后要及时调整盾构刀片的配置。

  由于南京地质条件复杂,南京地勘院引进了不少新技术。比如在地铁5号线吉印大道至九龙湖段,采用雷达和跨孔CT技术,利用电磁波在地下扫描。电磁波一旦碰到管线、地层突变等情况,技术人员在接收时可以看到差异变化。原先用在找矿或者公路、桥梁中的物探技术也被用在地铁工程地质勘探中。同时南京地勘院还在南京市轨道交通勘察领域首次引用水文地质声纳的技术,通过在钻孔内放入探头,对整个地层进行地下水参数探测,得到地下水渗流场的各种参数,从而建立相关区域的水文地质参数解析模型,使水文地质勘探向“微创”模式拓展,在减小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精度。下一步,该院还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动态超前地质预报,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准确参数,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