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不能为穷人盖房”是因为房价老涨?

2017-12-27 138 0

                                                    文/吴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是立足中国国情和住房政策探索实践教训,对住房基本属性和中国住房市场的科学定位。十九大报告同时也勾画出了中国住房发展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

 
  尽管国家一直采取调控措施,而事实是房价始终没降。对房价一直不降反涨的怪象,被称为“任大嘴”的地产界大佬任志强,前些年就曾毫无遮拦地暴出:“房地产就该是暴利行业”;“对真正有钱的人来说房价还不够高”;“禁止炒房就是违宪行为”;“不让穷人买得起商品房”;“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等一系粗口。任志强的这种强烈剌激穷人的直狂,难免触碰买不起房一族,从而引发众怒。然而,回过头来细想一下“任大嘴”之所以如此狂妄,觉得其中确有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所在,这里,不禁探寻房价总涨的背后,窃以为有这样两个因素不可忽视:

 
  理论和实践往往有距离。从世界各国的住房发展经验看,低收入阶层住房是一个令西方国家政府头疼的议题。由于商品住房市场不能有效提供低收入阶层住房或低价住房,所以各国政府大都需要提供一定的保障性住房或低价住房,供应给中低收入阶层。理论上,商品住房市场存在一种“过滤机制”,可以在富人购房的同时改善所有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这个“过滤机制”说的是,富人买入更好的商品住房后,会将他原有的住房出售给次低收入的人。而这个接手的人,又会将自己原有的住房卖给更低收入的人。这样通过层层传递,一次的新房供应,能将二手房销售链条上所有人的住房水平都改善一次。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事实情况却是,富人购入更好住房后,并不将自己原有的住房出售,就是出售了价格也不菲。有的甚至也不出租。这样随着富人收入的增长,手中的住房资产也越来越多,穷人的住房条件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看似美好的“过滤机制”为什么会失效呢,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土地和住房更多地变成为一种金融资产、财富象征,它首先被用来炒作或囤积增值,而不首先被用来居住。这一现象在特大城市显得更为突出。
  地价是房价的幕后推手。2017年7月23日,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7届年会上,没有到场的任志强以录制语音形式发表演讲。他表示,全国平均地价已接近平均房价,部分地区甚至地价高于房价,这种情况下,土地只会推动房价继续上涨。他分析,从二季度公布的土地指标来看,土地成本在持续上升。很多城市限制房价上涨,但从来没有出台政策限制地价上涨,这会传导到房价中。根据今年6月份国家统计局数据,房价的全国平均指数与土地价格平均指数非常接近,可见房价根本不足以覆盖土地成本,东部地区基本是不挣钱或者低利润开发,西部、东北等地房价低于全国土地平均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房价上涨吗?下跌吗?在地价高涨的情况下,房价会迅速下降、或崩盘、或泡沫破裂吗?”任志强说,“从土地角度看,这已经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必要条件。”任志强这一说法也可能是楼市年年被唱衰,却岁岁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一个有着切身感受和实践经验的老道地产开发商,应当说任志强的表示并非毫无道理。他敢于公开表态土地是促使房价持续上涨的推手,就是明白无误地指出如今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是土地财政,离开土地收入,地方政府可能就举步为艰。兴许,这就是任志强总是说房价一直会上涨,涨得还不够高,说“不让穷人买得起商品房”、“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的背后真正原因吧?而土地财政这一说里面又有多少“难言之隐”?这恐怕无需仁者见仁,相信谁都心知肚明。

评论 (0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警告提示

TOP